一三中文网 > 大周王侯 > 第一七零一章 架构

第一七零一章 架构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大周王侯 !

    众官员稳定了情绪,回到了正题之中。此刻,所有人才意识到这场大变革已经势在必行。因为林相已经动了屠刀,适才几十名官员的死虽然是死有余辜罪本该死,但显然,林相在这种场合杀了他们,显然有杀鸡儆猴之意。那几十名官员跳出来攻讦指谪,才惹来当场被诛杀的厄运。事情一旦牵扯到人命,动了刀子,那便需要慎重对待了。那便不是儿戏了。

    “诸位大人,本相继续向诸位解释何为‘虚君共治’。虚君之意我想不用再赘述,总之,虚君非废君,天下依旧是郭氏天下,皇上依旧是皇上。只不过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避免因为一人的失误而断送整个国家的前程,所以才需要皇上将理政之权交予贤明之臣共治。皇帝只有一个,而天下贤能之人却多不胜数。国家政务交由一个未知贤愚的皇上还是交给一群贤能之人靠谱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吧。”

    林觉的话语将众官员的思绪从纷乱之中拽回到眼前要商议的正题之中。林觉的话越来越不加掩饰,直言不讳的说出了皇帝之位未知贤愚这样的话来。这样的话若是在以前可是大逆不道之言。但不得不说,这是大实话。

    历朝历代,宝座上的皇帝确实贤愚参半不可控制。就像是赌博一样,当老皇帝将皇位传给新皇帝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新皇帝是否有治国之能。一切似乎只能靠运气。运气好,遇到一个治世明君,则国家强大,人间太平。运气不好遇到一个昏君,则天下大乱,甚至丢了江山。一个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者的无能,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之大,难以想象和形容。他朝的例子不用举,只说大周,郭旭篡位之后自不量力的进行北征的决定便是个例子,或者可以说,郭旭的一番胡乱作为加速了大周的衰败和崩溃,这个责任他是甩不掉的。

    从这个逻辑上来说,显然林觉提出的皇帝放权力给贤能之臣共治国事的想法会好的多,因为会避免因为个人独断而造成的决策的失误,毕竟是一群贤能之人在一起做决定,失误的几率要小很多。当然,这里边会有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疑惑存在,众官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释。

    “所谓共治,我适才已经说了,是以贤能之臣共治共管天下。这贤能之臣不仅包括官员,还应包括其他人。官员之中,不仅包括文臣,还要包括武将。这里我必须要着重的说几句,我大周开国以来重文轻武之气甚重。当然我大周以文臣治天下也有他的道理。那是要限制武将的领军之权,避免发生拥兵自重兵变作乱之事。这一点其实无需讳言,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一点。这种想法固然情有可原,甚至也是有些道理的,然而,此举之利弊也显而易见。”

    “我并非否定文臣有领军之能,古往今来儒将领军者也自不少,但在领军打仗这件事上,文臣总体而言终究不及武将。且不说与敌死

    战,冲锋陷阵之时,武将可和兵士们一起冲杀,同生共死,培养将士之间的默契和情感,生出共仇敌忾之心激励士气。便是在日常言语的沟通交流,对兵士的理解和照顾上也无法做到武将那般自然合适。我的意思并非是说文官不能领军,我是说无论文臣武将,但有领军之能便该人尽其用,而不应因为文臣武将的身份便给予区别对待。我大周曾经拥兵两百万,那是多么庞大的数字。这么多兵马,按理说当国境无忧,天下太平,无人敢觊觎我大周江山了吧?但结果如何?区区数十万女真人便差点灭了我大周,这便是明证。这说明我大周兵马的战斗力极低,便是我大周更戍法导致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所致。作战之时没有任何的谋略章法,没有战斗力,那更是领军者之责。惨痛的教训已经说明了一切。”

    众官员听了林觉这一番话均深以为然,所有人在女真人入侵之前都信心满满的认为,大周拥有一支强大的兵马,大周是绝对不可能被北方的小小女真族兵马所灭的。即便得知女真人率军入侵的消息,朝廷上下官员还是这么乐观的认为的。直到现实打了他们一个耳光,大周兵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平日粮饷耗费极大,关键时候却掉链子,根本不值得依赖。其中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人私底下做了一些分析和反思。不得不说,今日林相说的这些都是根子上的原因。当然,朝廷为了维稳而招纳流民盗贼之类的人进军中,造成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和纪律性的破坏也是重要原因。军中其他的问题也是原因。但根子上是制度上的问题。

    “军中之事只是一个例子。本相要说的是贤能之臣不分文武,当然也应该不分贵贱,不分出身。士农工商之民者,国之石民也。都是我大周的百姓,都是大周的柱梁,各自有业,各有所为,本无贵贱。但我大周一直都将士农工商看做是一个高低等级,何其怪哉?读书的看不起种地的,种地的看不起工匠,商贾更是被人鄙视。除此四民之外,还有各种贱籍下等之民,更是被所有人歧视。这是不好的,这是不对的。林某便出身商贾之家,林某自认为聪明才智不逊于他人,就算超不过,也起码能平起平坐。林某应该也算是个贤能之人吧?这说明什么?说明不分贵贱高低等级,都是能出贤能之人的。英雄莫问出身高低,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才是道理。本相所言的共治之意不仅是士林官场,文武官员,更要包括我大周各个阶层之民,这才叫共治。比如,要制定关乎商务之策,显然商贾出身之人要比没有涉猎商贾之事的人要懂得多。他们给出的意见显然更专业更靠谱。要制定农业之策,总不能没种过地的人闭门造车不懂天时农事来做吧?这便是术业有专攻之理。我所要说的共治,便是将天下各行各业的贤能之人聚集起来,共商共量,共管共制,形成的政令必然要好过一个人的

    突发奇想和肆意而为。”

    会场之中雅雀无声,无论是之前带着积极的心态,还是带着抵触的情绪的官员,此刻他们不得不承认,林觉为他们在眼前打开了一个新的画卷。按照林觉的描述,这是一个相当完美且公平的治国理念。不过之前的大周虽然也是以宰执枢密三司等各机构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却也并非完全是皇上一人独裁。林相这种治国之法的具体实施上恐怕会有很多的问题,但不知林相对此可有进一步的阐述来说服自己。不过,到此刻为止,林觉已经成功的吸引了众官员的兴趣,让他们对‘虚君共治’之法生出了更多希望了解和探究的兴趣,而非一开始的那般抵制担心和被强迫的不满了。

    “我想,诸位大人此刻心里现在肯定都是一团迷雾,不知道这种共管共治之法如何实行,是否有效。本相将我的一些想法跟诸位分享,供诸位参考。本相的设想是设立内阁,内阁为总领朝廷政务机构,下设各衙分管具体事务。内阁设立首席大臣一名总领事务,其余为内阁辅臣分管各项事务。首席大臣和辅臣之责是处置日常政务,制定国策政令,下属各衙则为执行机构。政令下达,各衙联动,协作执行,贯通全大周各州府。”

    林觉此言一出,会场之中顿时嗡然,有人发出了恍然之声,有人紧皱眉头流露出不满的表情来。

    林觉咳嗽一声,肃然扫视全场,沉声道:“诸位大人,听本相说完。你们定然以为这是换汤不换药之举,认为和之前有人说的那样,这是将皇上的权力简单移植到内阁首席大臣之手。那你们便想错了。之前本相已经说了,要进行共管共治。内阁上下所行政令都非出自个人。朝廷将设议政会,由大周各州府朝廷各衙门推举品行端正,贤能有德之人进入其中,担当制定政令之责。朝廷重大政令均需议政会商议而决。定议之后,内阁方可推行实施。议政会未能决议之事,内阁无权推行。内阁首席以及辅臣的人选也需由议政会推举任命。内阁首席大臣有总领政务之权,也应承担其责。每一年,内阁诸臣各衙门主要官员均需向议政会述职,若有不称职之官员便及罢免。所以,诸位听好了,议政会才是我大周最高权力之所在。所有重大人事任免,重大政令发布,皆需议政会商定而决。都听明白了么?”

    众官员听到这里,脑子活泛的人已经听懂了,头脑里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基本的权力架构的画面。议政会为最高权力决策衙门,内阁则是具体做事的衙门。内阁首席个辅臣虽有具体权力,但议政会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约束着他们的行事职权。议政会由多人组成,共同决议,这才是整个架构的核心精髓之处。如果按照林相描绘的这种情形,则无一人可以拥有一切权力。权力确实是共享,国家确实是共治的。但这显然还有许多疑问,还远远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