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行者玄奘 > 第五十三章 跋涉大葱岭

第五十三章 跋涉大葱岭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行者玄奘 !

    玄奘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和般若羯罗一起学习了《毗婆沙论》,对于天竺地区的小乘佛法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此同时,他的梵语能力也突飞猛进,与般若羯罗的对话越来越流畅。

    随着寒冬的降临,天气一天冷似一天,缚喝罗国已经连着下了好几场雪了,整座寺院变得一片银白,周围的群山也被大雪牢牢封盖住,一时商旅绝迹,纳缚伽蓝也冷清了许多。

    玄奘并不着急,香火渐稀的伽蓝正是修行的好地方,既然大雪封山,就安心在这里读书,把这个冬天过完,再走不迟。

    其实,只要能学到真正的佛法,在哪里不一样呢?

    这期间,也有一些人冒雪前来请求拜师,玄奘都将他们推荐给了纳缚伽蓝的僧人,自己则屏除一切杂事,专心学论。

    有时,他也会抽时间去礼拜佛澡罐等圣物,每次经过那座威武的毗沙门天雕像时,他都会默默地站立片刻,想着肆叶护可汗大声吼叫着把那个敢于劝谏他的僧人砍头,想着不可一世的可汗面对天神手中长戟时发抖的目光,想着长戟刺进可汗的心窝时的情景,内心百感交集——这个世界需要金刚怒目,需要像毗沙门天这样的护法神,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单纯的善的力量在很多时候无济于事呢?

    正当玄奘在纳缚伽蓝专心研习经论的时候,他的名字却在相邻的一些国家不胫而走。缚喝罗国西南方向有两个国家,一个叫锐末陀,一个叫胡实健。他们的国王听说大唐法师远道而来,立即遣使至小王舍城,请玄奘到自己的国家去接受供养。

    玄奘婉言谢绝,他来缚喝罗国本就不在计划之内,更不想再去别的国家耽搁行程了。

    谁知这两个国王极其执著,接二连三地遣使来请。

    新年过后,连着出现了数日的大晴天,天气暖和起来,山道中的积雪也开始消融,一些商旅又开始跃跃欲动,准备趁着早春季节上路,去积累他们的财富了。

    此时的玄奘已经完成了《毗婆沙论》的学习,他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继续南行。

    “法师真的不打算应锐末陀国和胡实健国之邀,去讲经说法吗?”看着玄奘认真地捆扎行李,般若羯罗随口问道。

    玄奘点点头:“玄奘的目的地是天竺,可是自从离开长安,至今已有两年多了,尚未抵达佛国,心中着实感到不安。这一带国家太多了,如果都去一一拜访的话,不知还要耽搁多久?”

    “法师说得固然有理,但既然已经耽搁了那么久,又何必在乎再多几日?”

    见玄奘还要再说什么,般若羯罗摆了摆手,继续劝说道:“我听说,缚喝罗国周围的许多国家佛事都很盛行,特别是邀请法师讲经的锐末陀国和胡实健国,庙宇众多,高僧无数,还有很多得自天竺的佛经善本,有些经书在佛国本地都已经散失了,却在这些国家有抄本存留。法师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何不到这些地方看看,既能遍访高僧,又可广阅经藏,岂不是一举两得?”

    听了这话,玄奘不禁怦然心动,这样做,虽说晚一些到天竺,但了解佛国周边国家的佛法传播情况,对自己深入理解佛法经藏也有帮助。

    般若羯罗见玄奘有些松动之意,赶紧接着说道:“如果法师有意,羯罗愿陪法师一程。”

    玄奘摇头道:“有大师相伴,自是求之不得之事,只是让大师辛苦,玄奘又于心何忍呢?”

    般若羯罗笑说:“其实羯罗也想去各地礼佛,只是这一带地形复杂,劫匪又多,羯罗单身一人,心中总有些忐忑。如今有这么个机会,正好与法师同行,又有什么好客气的?”

    玄奘微微一笑,对这位道友的心意,颇为感动。

    于是,两人一起收拾行囊,向纳缚伽蓝的常住辞行。达摩毕利挽留再三,见他们执意要走,又赠送了一些珍宝礼物。两人坚辞不受,只携带自己简单的行囊,离开了缚喝罗国。

    对玄奘来说,与般若羯罗结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这之前,他要么一个人走,要么跟随的都是弟子、手力、军士和外交官。他们尊重他,却未必能够理解他。处于那样的人群之中,他常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而这一次却不同,般若羯罗虽是小乘僧侣,但与玄奘年纪相仿,性情脾气也极相投。最重要的是,同玄奘一样,他也是磔迦国中较早出名受人尊敬的三藏法师,拥有虔诚的心愿、浪漫的情怀和英雄的气质。对于佛教经典,他同玄奘一样痴迷。这使得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甚至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于是,两个年轻的法师便不再客气,他们彼此互称师兄,一路讨论着佛法。有时累了,也讲一讲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甚至小时候的故事,丝毫不觉得寂寞。

    “师兄你知道吗?”晚上在篝火旁露营的时候,般若羯罗对玄奘说道,“自从离开了磔迦国,羯罗曾跟人结伴走过很多地方,只有和师兄同行的这段路是最轻松最不觉累的。”

    “玄奘也有同感。”玄奘用树枝拨动着篝火,笑道。

    两人先到了胡实犍国,此国东西五百余里,南北千余里,国都周围山川河谷众多,居民们多牧马为生,因而这里也出产良马。

    国王听说玄奘法师至此,大喜过望,亲自带人出城迎接。两人在王城中做了短暂的停留,给僧俗众人讲经说法,受到热烈欢迎。他们又去伽蓝之中拜访高僧,借阅经藏。这里的经书大都是梵文原本,玄奘与般若羯罗依自己所好各自抄了几部,两人都觉得受益非浅。

    紧接着他们又访问了锐末建国,同样是讲经说法,拜访高僧。国王将许多金银财宝赠予玄奘和般若羯罗,两位年轻法师均婉拒不受。

    锐末建国的西北方向是呾剌健国,再往西去便是波斯国界了。

    玄奘与般若羯罗都不打算去波斯,于是两人折向南行,再次进入山岳地带。

    这里依然属于大葱岭,是真正的万山之结,那些高大的山脉如同一根根粗大的绳索,在这里打了个结。如凌山般壮丽的雪峰重峦迭起,绵延起伏。大雪常常一下数日,天昏地暗,刺骨的风吹得人浑身发抖。

    “这些地方,当地人一概称之为大雪山或积雪山。”般若羯罗喘着粗气,边走边介绍说。

    “这么壮美的山,难道就没有名字吗?”玄奘觉得有些奇怪。

    “雪山太多了,哪能一个一个地起名字呢?哦对了,羯罗记得,接近迦毕拭国的一些高山也被人称作黑岭或者黑山,算是名字吧。”

    行走了一百多里后,两人到达揭职国。

    这是高原上的一个强劲尚武的国家,国都看起来很小,气候酷寒,土地坚硬贫瘠,丘陵山岗连绵不断。国中有伽蓝十余所,僧徒三百多人,信奉小乘说一切有部。

    在揭职国的东南部,依然横亘着层峦叠嶂的大雪山。

    “这座雪山的东南麓便是迦毕拭国了。”般若羯罗告诉玄奘。

    玄奘望着东南方向,似乎要将那些雪山看穿:“过了迦毕拭国,就是天竺了……”

    “话是这么说的,”般若羯罗道,“只是这段路并不好走,中间还要经过梵衍那国,要攀登高原,越过黑岭,才能抵达迦毕拭国。”

    “师兄走过这条路,感觉怎么样?”玄奘问。

    “九死一生,”般若羯罗苦笑道,“羯罗来的时候正值盛夏,磔迦国热得要命,也就没有多带衣物。当时羯罗还想,这下好了,可以到雪山上避暑了。结果到了山上差点没冻死!现在是初春季节,山上积雪未化,只怕更加难走。”

    “玄奘去年就是在初春季节翻越的凌山,”玄奘沉吟道,“有很多同伴死在那里,这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的缘故。玄奘始终觉得那山不是不可翻越的,只要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多预备些御寒之物,在山上控制住自己的心神,不要恐惧,不要大声说话,应该就能过去。”

    说到这里,心中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距离翻越凌山已过去了整整一年。

    般若羯罗看着远处在天光下略呈淡蓝色的雪峰,豪情万丈地说道:“师兄说得对!再说,还有佛陀保佑我们呢。”

    于是,两个僧人在揭职国停留了一天,置买了厚实的毡袍、毡毯、靴子,还有一顶驼毛织就的帐篷,又准备了充足的干粮和柴草,然后便抓紧时间休息。

    第二天,两人早早起来诵经做完早课,便再一次踏上艰苦的跋涉之路。

    向东南方向行不多远,便来到大雪山的脚下。抬头看,眼前雪峰插天,崖壁耸立,风雪杂飞,山顶凝云聚气,霏霏不断,完全看不出路径。

    玄奘不知道,眼前这座大雪山便是赫赫有名的兴都库什山脉,绵延一千二百多公里,山峰多在四五千米以上,峰顶终年被积雪覆盖,是中亚、西亚、南亚等沙漠地带主要的水源区之一,它不但是印度河与阿姆河的分水岭,也是一条重要的气候景观分界线。

    这样的雪山是不能乱闯的,两人决定寻找当地人做向导。谁知竟然找不到。一位老者告诉他们,这一带山高谷深,地势崎岖,四季风雪不断,到处是树丛、岩石和填满冰雪的溪沟。以前常有牛羊和驮畜失足,或误和雪坑,或跌下斜坡,但尽管如此,还是挡不住人们行进的步伐,村里的人也常给商队做向导,挣些钱花。只是近些年来,山间盗匪越来越猖獗,专干伤生害命的勾当,已经连着抢劫了好几个商队,那些做向导的无一人回来,以至于没人再敢上山了。

    听了这话,般若羯罗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师兄说,去年盛夏来过这里,可曾遇到危险?”玄奘问他。

    “时时处处都是危险,”般若羯罗叹道,“记得当时羯罗和几位同修一起上路,同行的那几个梵衍那国的向导跟我们说,这山中有很多的山神和鬼魅,时常出来逞凶作祟;还有一些专门从事劫杀的盗贼,成帮结伙地出没山间,弄得我们非常紧张。”

    “这么说,师兄见过这山间的劫匪了?”玄奘问。

    “多亏佛陀护佑,劫匪倒是没有碰到。就是山上太过寒冷,盛夏时节也如冬天一般,冰封雪冻,积雪满谷。现在是初春,山下就这么冷,还不知山上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这个师兄不用担心,”玄奘为他打气道,“玄奘担心的只是劫匪,至于雪山本身,看起来虽然可怕,其实不一定难行。玄奘去年春天走过凌山,早已领教过了。”

    般若羯罗听他说得如此轻松,不禁激起了心中豪气,简单地说了声“那就走吧。”便率先踏上山路。

    走不多久,玄奘便发现,这翻越大雪山的艰难程度,竟是丝毫不亚于凌山!初时他们还可看到山下的村庄,透过雪幕朝下望去,往日那些看起来丑陋低矮的茅屋被一种诗意深深笼罩,田野在雪中苍苍茫茫、若隐若现,迷离成真幻难辩的传说。

    再往后便没有了人烟,一路上山高谷深,峰陡岩险,地上的积雪常常深达数尺,崎岖难行。两个僧人相互扶持着走了一整天,也没能走出多远。

    太阳照在雪地上反射着耀眼的白光,有几根枯草艰难地露出头,旋即便被鸟儿衔了去,装点它们的新居。野兔在雪地上趟出一条条雪沟,大概是饿极了,连头顶的老鹰都不顾了,只是努力寻找可以吃的草籽。

    般若羯罗将一块黑色皮子割了个小口递给玄奘,嘱咐他戴在眼睛上。

    玄奘惊讶地说道:“原来你也用这种东西!”

    “要过雪山都得用到这个,不然眼睛会出问题,”般若羯罗道,“去年我们过雪山时,有那不信邪的,不愿意戴,结果眼睛肿的跟桃子似的,什么都看不见,直到七八天后才重新看到东西。”

    玄奘将这块破皮子放在眼前试了试,又取下来,从行囊中取出一块黑绢做的面衣递给般若羯罗:“师兄还是试试这个吧。”

    羯罗戴上试了试,点了点头:“还是你们唐人的东西用着舒服。”

    夜晚,两人在山间背风处搭起帐篷,玄奘吸收了在凌山帐篷被吹跑的教训,除了用木楔将其四角牢牢钉在地上之外,又找到几块大石头,将帐篷四壁紧紧压住,然后两人两马便一起窝在里面休息取暖,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默默地祈求佛陀加被。

    第二天一早,两个苦行僧被身旁马匹的喷鼻声弄醒,哆哆嗦嗦地爬起来收帐篷,继续赶路。

    越往上走寒气越重,刺骨的寒风带走了身体上的丝丝温暖,厚重的毡衣此时却显得薄如蝉翼,根本不能抵御严寒。

    般若羯罗从小生长在温暖的天竺,从未受过这般寒冷,只冻得嘴唇青紫,不停地抖动,但却并不抱怨。

    好容易走到一处暖坡,阳光照在身上温暖了许多,却没有想到脚下的路更加难行了——这坡上的雪在昨天正午的阳光下融化了一些,到了夜间,寒冷使它们再一次凝结成冰,这使得那些晶莹剔透的积雪变得格外坚硬。两个僧人在自己的鞋上和马匹的四蹄上都包了毡布干草,尽管如此,踩在上面仍然滑得站立不住。

    玄奘记起过凌山时的经验,在旁边找了块尖利的石头,拿在手上颠了颠,便用力朝雪坡上砸去。只两三下便砸出一个雪窝,一只脚踩上去站稳,再砸下一个雪窝……

    般若羯罗有样学样,也找了块石头跟着他一起砸。

    就这样,两人轮流砸着雪窝,艰难地向上爬行了十余丈,眼看距坡顶已经很近,谁知般若羯罗一不留神没有站稳,竟“哧溜”一声向下滑去!

    这一下变生不测,他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自救动作,脑海中只掠过两个字:“佛啊”,便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就在这一刹那间,已经绝望的般若羯罗突然觉得颈上一紧,身体停止了下滑。他小心地睁开眼睛,却原来是被旁边的玄奘一把抓住了衣领,将他拉了上去。

    他惊魂甫定,感激地吐出了一口气:“师兄反应真快,羯罗差一点就要把这副肉身留在这里了。”

    玄奘笑了笑:“这里倒真是个留肉身的好地方。”

    高山缺氧使得他们两腿发软,脚下无根,何况头顶的风如脱缰的野马,呼啸着奔腾过来,肆意蹂躏这两个不肯屈服的人。

    玄奘已经十分虚弱,当初过凌山时,那可怕的酷寒和高山缺氧就已经伤害了他的身体,使他染上了严重的肺病。本以为经过这一年的时光也该好的差不多了,谁知到了这大雪山,病痛竟又找上门来,一时间,肺腑撕裂的痛楚让他难以忍受,好像吸进肺里的不是空气,而是冰冷的雪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