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 第41节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京剧源于徽班进京。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乾隆、嘉庆年间,北京文物荟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云集。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徽班进京,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录》),徽班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并得到认可,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小知识

    《同光名伶十三绝》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1890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的手法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

    看最新章节

    词牌的由来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韵律、曲调、长短句,任何人都可按照词的词牌去填词。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1000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很难将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历,主要有下面六种情况:

    来自乐曲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宫廷。词刚兴起时,曲调大多来自民间。到了唐、宋两代,民间谱制的相当多,有些曲调为文人所爱好,而据以填制新词,后来就得到了广泛流传。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杨柳枝》,原来就是长江中上游一带的民间歌曲,后来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从中汲取了营养,据以谱写了不少的新词。

    摘取词中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由于苏轼的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取自乐府:汉武帝时,曾委派擅长音乐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把制作乐曲规定为乐府的任务之一。此后,唐、宋两代也都设有类似的音乐机构,专门整理古乐和创制新曲。这些新曲后来有不少都成了词牌,例如《并蒂芙蓉》、《黄河清》、《寿星明》、《舜韶新》等,都是由此而来。

    &nbsp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