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府学路一号 > 第9章 6.9 七二一大学生

第9章 6.9 七二一大学生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府学路一号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周兆君去世后,根据其遗嘱,全部藏书,以及笔记、手稿,一应捐献给上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部图书馆。院里表示感谢,登记造册,仅此而已。

    转折发生在今年早些时候,院部,也包括各所图书馆,书籍馆藏,以及借阅制度,依照技术标准,迄今为止,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末以前,人工,全人工,手写登记卡、借书卡;进而,条形码,同时引入电脑数据库;再进而,条形码改为二维码,就在今年初,全院统一。

    改二维码时,院部图书馆,将所有馆藏,尤其比较老旧的书籍、写本,全数倒腾出来,重新检查,如需修补的话,修补一番。其间,非常意外地,在周兆君当年,转眼快半个世纪了,遗赠给院里的手稿中,发现了一部,并未出版,也从没听说过的,《考工记续》……

    洋洋数十万字,《考工记续》中,周兆君将当时,70年代初以前,几乎所有,数得着的现代科技发明,系统研究了一遍。根据他的研究,所谓研究,这些科技成果,不说百分之百吧,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国古代,近代以前,其实都已经,早已出现。

    换言之,近现代科技文明,不是中国学习西方,而是西方抄袭中国。新中国成立,直至去世,二十几年时间,整天见不到人影,闷在家中孜孜不倦,原来,周兆君是在干这个。

    手稿问世,社科院范围内,引起了一阵,一小阵,不能说轰动,骚动,骚动可能比较准确。《考工记续》,书名也挺逗,复印了若干份,有兴趣的,内部传阅了一下,当个笑话集,叫《笑林广记续》,或者《考工笑记》,似乎更恰当,内部传阅了一下……

    刚才说过,尤烈任组长的上林社科院“援道”工作组,往返中都与宽厅,乘坐高铁的缘故,需要在市里中转。回程时,从宽厅出发,县里派车送他们到道西,高铁中午发车,先去了一趟道西技专,也是新建的,道西技术专科学校,很快就要改名学院,道西jiyuan,啊不对,技院。

    道西技专,同为“援道工程”产物,上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科学院、上林大学对口援建。正好,省科学院副院长,姓万,万副院长,也率领一个工作组,在道西考察调研,两个组合兵一处,也算是现场会吧,互相交流经验,早就定好的日程。

    交流结束,万副院长带着大家,简单参观了一下,正在升级改造中的道西技专。万副院长和尤烈,先前就认识,聊得挺热乎,聊着聊着,也不知怎么,话题拐到了不久前,上林社科院图书馆,意外发现的那部周兆君遗著,《考工记续》……

    原本,尤烈原本也只是当个段子,提了一句,没想到,万副院长一下来了精神,能不能让我看看。能啊,有什么不能的,看就看呗,回到院里,让图书馆那边又复印了一份,给科学院快递过去。

    仅仅过了一天,看样子,很可能是连夜看的,尤烈接到万副院长的电话。那边,已经激动得,不行,不行不行的了,带着颤音,奇书,旷世奇书,将改变中国,乃至于世界科技史,科技史观的奇书。自己已经把书稿,交给在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的朋友,准备申请课题,不是“面上”,而是“重点课题”。

    开玩笑,尤烈把事情,同院领导简单说了说,又将周兆君的《考工记续》,重头,这次比较认真,重头读了一遍。莫名其妙,明显是在胡说八道,用时下流行的话说,甚至有些高级黑的味道,通篇闪耀着高级黑的味道。

    不到半个月,万副院长又来了,不是电话,本人,又来了。北京那边回信了,不光科技部、科协,党和国家科技工作主要负责同志,都知道了,高度重视,将课题级别,从“重点”,升格到“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阵容强大,中国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会、科学技术史学会、科学学学会(没写错,就是三个“学”,科学的学的学会)、上林省科学院,当然,还有上林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课题组。自然科学,远比社会科学财大气粗,光第一期经费,一出手就是上千万……

    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文科领域,回头看看,变不假,但只是渐变,中体西用式的渐变,而理科,则是突变,基本上推倒重来。

    原本以为,搞理工科的人,应该更理性,更有逻辑,更具科学精神,绝少蒙昧,绝少迷信,绝少盲目。事实证明,可能恰好相反……

    尤烈想起,自己的那位导师,汪守真,“七二一大学”出身。

    1968年7月21日,maozedong偶然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有所触动。在编者按旁,加写了一段批示,“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史称“七二一指示”。

    为落实该指示,全国各地,掀起一阵工矿企业办大学,办“七二一大学”的热潮。那时,汪守真正在河南某地插队,这家伙命好,城里折腾了个够,刚下乡几个月,赶上“七二一指示”,进入中都钢铁厂,下属的“大学”学习。课程很简单,maozedong思想,劳动,军事体育,再有就是“挖掘机教育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又过了不到两年,1970年6月,中央转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废除封建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1972年,试点结束,工农兵学员制度,在全国高校,普遍推广开来,上林省范围内,第一批确定了十所。

    中都钢铁厂“七二一大学”,半脱产形式,两年一届,结业后,分配到各车间,进入生产劳动第一线,也有去其它厂的。汪守真学刨工,手艺不错,实事求是地说,无论书本知识,还是实际操作,他学得都比别人快。几乎与此同时,工农兵学员招生通知下发到厂里,省教育厅有个附件说明,要求优先从“七二一大学生”中择优选拔,那还有什么可择的,头一个就是汪守真。

    1968年,插队前,学校停课时,汪守真上初三,换言之,这位日后的大学生、研究生、教授、导师,从没上过高中。不奇怪,与他同年入学的学员中,居然还有小学程度的,四则运算都没弄明白呢……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汪守真进入北方大学,在那里一直待到90年代中期,才调到上林社科院,故而他的职称,是教授而不是研究员。填报专业时,当然,上林大学不是中都钢铁,没有进口挖掘机水电焊汽修面点,汪守真三项都填了历史,中国古代史方向。

    那时候,理工科吃香,无论“七二一”还是“工农兵”,初衷,都是培养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汪守真的选择,多少有些另类。不光另类,而且惹人非议,即使是文科,马克思主义哲学、maozedong思想,再不行政治经济学、外语。用今天的话说,历史,那是实在没得选,服从分配,专业没得选,方向也要填国际gongchan主义运动史、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

    中国的东西,尤其中国古代的东西,尤其中国古代文史哲一类东西,在当时看来,都是封建主义遗存,革命对象。纵观历次政治运动,学术界内部,无一例外,全从这些领域开刀,躲都躲不及,你还主动往上凑,很危险的思想倾向……

    对此,汪守真有自己一套看法。前面说到的“学校复审”,其中有面试环节,一席话,说得几位考官,甚至包括军宣队、工宣队干部,北方大学当时的实际负责人,心悦诚服。

    工农兵大学生,最高指示说得很清楚,主要任务不是读书,而是“上、管、改”,上大学、管大学、用maozedong思想改造大学。上好办,你们点头,我就能上,上了以后,该怎么办,具体说,怎么管大学,又该怎么改造大学?毛主席他老人家,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下乡之前,和相当部分同龄人一样,汪守真也当过造反派,还是个头头。那段时间,汪守真最辉煌,最值得,不说夸耀吧,最值得回忆的经历,攻占中都市委。市委第一书记,见势不妙跑了,抓了个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常委,当场戴高帽挂牌子。

    书记岁数不大,头发比较稀疏,那时候没有发胶,都是用水,唾沫比较恶心,实际效果却好,吐在手心里,抹匀了往后一拢。一位女同学,率先注意到书记的大背头,资产阶级情调,给他剃了,剃一半儿,阴阳。书记反驳,背头怎么了,怎么就资产阶级情调了,毛主席也是背头,你们怎么不去剃他的?

    敢说这种话,本身就是不忠,本身就值一顿打。汪守真当然也动手了,但这句话,书记的这句话,他却记住了,毛主席也是背头,为什么从来没人说他资产阶级情调?之后几年,一有空儿就琢磨,终于想通了:

    专业,并不代表信仰,学习一个专业,可以人云亦云,甘当徒子徒孙,也可以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去了解它,去分析它,进而,去改造它。

    毛主席,是位书法家,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毛体的说法,但与此同时,对于汉字,毛却持批判观点。多次表示,中国的文字,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的大方向,汉字,早晚是要废除的,书法,早晚是要消亡的。毛主席,是位诗人,旧体诗诗人,豪放派,气吞山河,但与此同时,对于诗词,毛却持批判观点。多次表示,不鼓励,而且不希望,年轻人学写旧体诗,文学要革命、要近代化,诗歌也要革命、也要近代化,旧体诗,逐渐是要消亡的……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