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风起西凌 > 第152章兴修水利

第152章兴修水利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风起西凌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整个五村一共有三百多户人家,农田接近六千亩,除了黑石村可耕地极少之外,另外四村都是农耕发达的地方。谢老财的农田归了莫思凡后,加上他前两年陆续购入的几百亩田地,总数达到了二千多亩。他买这么多农田,并不是西凌工坊的用地不够,更不是想屯地做大地主,而是想实实在在的种好粮食。这一千多亩良田荒废了实在可惜,五村因此而少了很多粮食。虽然他有钱,可以到外面去买,但要是碰上灾年,到处都闹粮荒呢?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这年头靠天吃饭,收成很不稳定,所以封建时代重农轻商,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要是吃不上饭了,饿殍遍野,百姓是会起来造反的。

    现在莫思凡有了这么多田,加上刘家的数百亩也可以由他来支配,加起来占了五村农田的一半还多,而且是最肥沃的那一半,所以莫思凡打算好好规划一下,改变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传统,用最少的人力成本,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

    完全照搬现代农业的模式并不可行,没有那个条件,也没有这么高的科技,最关键的是,莫思凡对农业生产属于外行。

    但一些基本的原则总是相通的。比如兴修水利,自古以来就是调剂农业用水的法宝。西凌县属于江南,但是跟江浙一带水乡不同,这里山地丘陵更多一些,雨量分布很不均匀。而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特别是抽穗扬花的时节,需水量很大,而在某些生长阶段,又不需要太多水,所以就需要有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但是在现实中,无论是佃户还是地主都难以承受高昂的兴修费用,由于地块分散,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整体规划出一项惠及整个村庄的水利工程。每到灌溉用水高峰期,村庄之间甚至同村不同的人家之间,都会为了争水而打起来。

    但莫思凡现在有这个条件了,他有钱,又有了地,因此有充足的理由去实施这项工程。首先,得建一个蓄水的水库,用不着太大,毕竟只需供给五村及附近几个村落即可,太大的他也建不了。五村有不少池塘,但面积普遍较小,蓄水能力有限,莫思凡亲自勘察,选了一个池塘比较集中的地方,位置在东山村以南,离乱石岭大约十来里,也是蜿蜒在五村之间的小河上游之处,这样就保证了水库的入水充沛。这里地势平坦,土质松软,面积也足够大,很适合施工。工程并不复杂,就是挖去泥土,将几个小池塘整合成一个大的池塘,然后将其挖深扩大,塘埂用水泥覆盖起来,防止垮塌。工程完工后,预计水面面积会有一百多亩,按平均水深四米计算的话,蓄水量可达二十多万立方,不能用池塘来称呼,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水库了。有了水库,无论旱涝都不愁没有水用。这在农业上的意义可谓非常重大。

    光有水库还不够,还得修建各级输水渠道。以前的农渠也有,但多数都很狭窄破旧,垮塌现象严重,也没有一道足够宽的干渠贯穿所有农田,有些地方用水过度,有些地方却没水可用,这些都是莫思凡要解决的问题。既然是要做整体规划,这些当然就要全盘考虑进去。

    无论是在勘察还是规划的过程中,莫思凡都带上了十几名很有经验的老农,他很清楚自己的短处,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还是多听听意见比较好,这些老农的眼界见识虽然不如莫思凡,但是在兴修水利方面,却是比他厉害得多。

    在这座后世被称作莫家水库的水利工程竣工之后,困扰五村无数农民的用水问题就得到了彻底解决,甚至辐射到了邻近的村落,无意中成为了一个造福桑梓的民心工程。

    但是农业生产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修好了水利工程就包打一切,跟现代农业比起来,封建时代的农业完全是一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单位产量极低,只能靠扩大耕种面积来获得足够的收成。莫思凡虽然无法利用后世的高科技来提高产量,但是,他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比如,引入企业管理的方式,将村民们组织起来,通过合理的安排,减少人力浪费,提高效率。展开多元化种植,而不是仅仅只种水稻,遍植果树和其他经济作物。规模化饲养家畜和家禽,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等等。有时在恍惚之间,莫思凡甚至有些错觉,觉得自己正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自己所规划和推广的,乃是自古未有的革新,如果成功,不但可以彻底解决吃饭的问题,还可以让村民们仅凭自己的双手就脱贫致富,若是在全县甚至全省推广开来,未尝就不是一项伟大的变革。

    在整个夏天,莫思凡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农田方面,而村民们对他也表达了极大的支持。毕竟大家都是农民,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作,对种田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上半年已经被耽误了,土地荒废,收成极少,大家都寄希望于下半年获得丰收。所以最好在晚稻大量用水之前,把水利工程给修起来。莫思凡对这项工程投入了不少钱,获益的却是所有的村民,不但获益,还有不菲的工钱拿,对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干起活儿来也就格外的热情高涨。除了在西凌工坊上班的工人之外,那些在家的人,包括老幼妇孺,都投入到劳动之中去,在最短的时间内,硬是用锄头和扁担挖出来一个合乎规范的水利工程。

    在水利兴修的同时,晚稻的播种也在同时进行当中。在如今的五村,近七成村民都有自己的田地,但大多属于贫瘠地段,产出很低。剩下的三成都没有地,莫思凡并没有均田地的想法,那种做法虽然看上去非常伟大,也似乎更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实际上却根本是行不通的。将这一半的农田均分给了这三成村民,对其他有地的村民难道就公平了?除非所有的土地都全部均分,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现实条件下,农田拿在他手上,远远胜过均分出去,而且,他想开展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就不能将农田再碎片化。

    五村百姓很快得到通知,所有莫思凡和刘家的农田,从下半年起,将不再租佃,村民们要想种粮,可以加入莫相公新创办的五村农业合作社。在合作社中,根据村民们提供的劳力情况评估股份大小,收获之后按照股份份额实行分配。其中,莫思凡提取的比例非常小,不到一成,其余九成都分给入社的农户,这可比以前的租佃制度要好得多。不仅没地的农户愿意参加,就连有地的农户,只要家里有富余劳动力的,也想来分一杯羹。为了防止以后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莫思凡制订了详细的考核制度,决不养懒人。

    为了解决富余的劳动力,莫思凡还搞了个农产品深加工的项目。这年头还没有罐头食品,食物的保质期非常短,所以根本无法进行长距离的运输,而制作罐头食品的工艺非常简单,西凌工坊本身就是生产玻璃制品的,制作玻璃瓶并不困难。只需要经过密封和杀菌步骤,就可以将食物的保质期大为延长,从而输送到外地进行销售。经过深加工的食品,价值也比原先高了很多。

    现在五村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修渠的,挖水库的,播种插秧的,几乎没有闲人。所有人都被未来光明的前景激励着,努力的劳动。

    只有一家人例外。

    谢老财前后挨了一百多板子,至今依旧卧床不起。家里值钱的玩意变卖得差不多了,就连房子都卖掉了几间。他家人口多,嫁出去的女儿不算,在家的儿子还有四个,其中三儿子是个傻子,就是妄图娶谢小花的那个,另外三个虽然不傻,但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人,骤然吃起苦来,也就格外的难熬。关键是他们自身没有任何谋生的本领,长久下去,非得饿死不可。

    外面的动静他们当然都知道,对那些泥腿子翻身把歌唱,他们当然是恨得牙痒痒。这些人原本都应该是他家的奴仆下人,这些地原本应该给他家带来满仓粮谷,可是现在全都归了别人。不恨才怪了。

    可是恨归恨,现实的需要更为迫切。他家里还有足够的粮食,吃个两三年不成问题,可是吃完以后呢?要知道他家现在一分田都没有了,只吃不进,哪里维持得长久?而且人不能光吃饭,还得有菜和肉,蔬菜可以自己种,肉却是要花钱来买,家里剩下的那点余钱,也用不了多久的。

    要想生存下来,还是得种田。不管以前是多么养尊处优,到了这步田地,那就得下地干活。问题是:现在连地都租不到了。

    现在整个五村的农田几乎都联结成了一块,无论是莫思凡的农田,还是那些农户的自留地,都开始采用莫思凡规划的新型农业,开展多元化种植,要想种田,就得到莫思凡的五村农业合作社去,否则就根本无地可种。

    要让他们拉下脸来求莫思凡,暂时还做不到。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