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救世与救人 > 第十三章,国王的新衣

第十三章,国王的新衣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救世与救人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与原时空一样,苏联对芬兰展开了冬季战役。苏联要求芬兰退让出一部分土地,为苏联的城市列宁格勒提供足够的边界缓冲区。这种粗暴的要求被英国和法国倡导建立的国际联盟明确地认定为不合法的,并因此将苏联开除出了国际联盟。

    在原时空,这个战役在1939年11月底开始,到1940年3月结束,耗时4个月。苏军以3倍的兵力,30倍的空军力量,和100倍的坦克数量向芬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照理说,芬兰这样一个小国家,在这样猛烈的攻击下,会被轻松地瓦解。

    但芬兰组织了非常有效率的反击作战。而苏联则因为斯大林的大清洗,部队数目虽然庞大,但战斗力薄弱,所以战役一开始,反而出现了巨大的伤亡。

    关于这段时间战场上发生的具体情形,许世平已经很难从历史中详细考察。据一些资料介绍,当时军队中新升上来的各层次的军官,因为对斯大林的盲目崇拜,竟然组织队伍,排起了人墙,手挽手,肩并肩地唱着“我们热爱的斯大林同志”之歌,向布置着机关枪的芬兰阵地冲锋。

    然而,战役的中后期,苏联也逐步改变了作战方案,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并最终突破了芬兰的防线。芬兰在无奈之下与苏联签订了合约,让出了11%的土地与13%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有45万芬兰人不得不迁入人口总数为330万人的芬兰境内,成为难以安置的难民。在芬兰侵略战中,苏联红军虽然胜利了,却远远超过了预期的作战时间,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以至于得胜的苏联将军无奈地说道:“我们夺取的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一具苏联红军的尸体。”至于这段时间苏联究竟有多大的伤亡,由于斯大林政府刻意隐瞒数据,成了一个历史悬疑。一般认为,苏军的阵亡达到了十几万,加上受伤,被俘,叛逃等,苏军实际伤亡有数十万。芬兰方面的数据较完整,伤亡约6到7万。

    在原时空,英国和法国在支持芬兰的态度上极其摇摆,而且又采取了不在乎泄密式的大讨论。他们的支援计划也很不专心,一方面不想走海路,怕被德国的海军和空军袭击,走陆路的时候,又想中途夺取瑞典的铁矿,趁机断绝德国的铁矿来源。希特勒就警告瑞典,若瑞典让盟军经过,就不再承认瑞典的中立国地位。

    这使得芬兰无法得到足够的国际援助。经过数月的作战,芬兰几乎耗尽了所有的战争资源,弹药也出现了短缺,而苏联则在不断地改良战术,并调部队增援。

    苏联发动芬兰战争的时间定得很不好,是在冬季发动的。苏联虽然也在北方,但调集参战的军队,据说有大量的在斯大林看来“死不足惜“的少数民族的队伍。整体上也缺乏做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也极其不适应冬季的作战环境。但到了夏季,芬兰的这一优势会极大地消减。

    所以芬兰在开春后与苏联签订丧失国土的合约,可以说是不得已的条件下正确的举措。

    在原时空,德国采取了极其狡猾的投机主义态度。希特勒一方面威胁瑞典,卡住了英法对芬兰的支援,一方面也没有支援芬兰,因为他在积极地准备入侵丹麦和挪威,并进一步入侵荷兰和法国的战役。利用芬兰孤立无援的窘境,希特勒承诺与芬兰合作,从苏联的手中夺回被占领的土地,并将芬兰再度拖入与苏联的战争之中。但这样的做法是要遭到报应的。希特勒自称是优秀民族的元首的时候,将其他的民族都当成了傻子,其实这也使得他自己成为了瞎子。

    当德国被苏联击败后,芬兰就调转枪口,追打从苏联前线上败退回来的德国部队。

    芬兰战役对二战的发展其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来这次战役帮助苏联劈开了威胁北欧的缺口。芬兰割让土地后,失去了保护国家的几个关键要塞,与苏联的边境线,也变成了一条无险可守的漫长地带。这使得芬兰已经无法以独立的姿态保护自己的国家,不得不寻求对德国的依附。这也使得苏联拥有了对北欧的实质性战略威慑力。

    二来这使得苏军开始头脑清醒起来,使得他们开始军事改革,特别是增强了对冬季作战的研究和准备。从后来希特勒早期入侵苏联的巨大成功来看,这样的军事改革一开始也是拖拖拉拉的。但从后来苏军的迅速恢复来看,这样的改革已经起到了深层次的作用,至少是把种子深深地埋下了。

    三来这使得一个投机者无意中得到了巨大的益处,这个人就是希特勒。他成功地让世人看见了英法联盟的软弱,也看见了苏联的凶残。但他的骄傲却使得他的得益成为了他的陷阱。他自己也因此过度轻视他的对手,而最终陷入同时与英国和苏联两线作战的窘困之中。

    对于赫斯来说,他信奉的理论,暂时还是那套轻坦克加装甲的理论,认为与苏联接壤的国家不适合占领,只适合在战时支援,作为与苏联产生激烈对抗时的“装甲”。大致听完许世平从原时空帮他查到的资料后,他的决定是,第一,他不是希特勒,没有侵略丹麦和挪威的野心。第二,他不喜欢英国和法国趁机夺取瑞典铁矿的办法,德国有一系列经济计划,需要瑞典铁矿的资源。第三,他不能接受芬兰对苏联的屈膝割让土地,因为这意味着苏联对北欧的威胁突然增大了,德国的“装甲”上,无端端地出现了裂缝。

    许世平又赶紧提醒他,说战争的正义性是很重要的。支持芬兰抗击苏联的入侵,显然是正义的。

    赫斯不耐烦地说,我在想很多问题,你说我哪一条没有考虑战争的正义性?

    许世平说,最好决策前考虑一遍,决策后再考虑一遍。

    赫斯还是那种心胸开阔,愿意接纳他人意见的年轻人。就说,好吧,我一定照办,只是你最好不要天天钻到我脑子里来盯着我。

    许世平说,我哪里有啊?再一想,不是吗,自己正在这么做。就主动退出了。

    目标既定,策略就有了。德国出武器资源和军事指导帮助芬兰,是最好的方案。根据许世平的消息,芬兰最缺的,是反坦克武器。这个好办,火炮是德国的强项,传统的在武器库里都有一大堆。可以较大规模地支援芬兰。其实芬兰其他的各种武器都缺乏,就顺便开出了一个大清单,其中德国支援了一部分,芬兰也会向英国,法国,美国等寻求支援。赫斯想用的那批德**人,除了已经去中国的凯恩,克洛泽以外,后勤装备部的贝肯鲍尔,空军的大穆勒和小穆勒,坦克部队的马特乌斯和鲁梅尼格,海军的厄齐尔和布雷默,机械化步兵的舒斯特尔,哈斯勒等,都可以派到芬兰前线去观摩学习。炮兵部队少了一人,就上了一个替补沃勒尔。

    当时苏联对坦克这种武器的运用,并没有很好的主意。根据许世平的资料,苏联与日本在亚洲的战争,采用了空军,坦克和步兵配合的立体战术。但那次胜利的经验被苏军在西班牙战场上得到的经验比了下去,相信这次苏联的入侵,野蛮的冲击战术会用得更多一些,灵活的立体作战会用得较少一些。

    当然,英法联军也想穿过北欧帮助芬兰。但这时候大家的相互信任还不是很强,德国就展开外交攻势,警告英法联军若想趁机夺取瑞典铁矿的话,就等于要打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的政治家当时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以搞权力平衡的妥协政策为主,谁都不想主动扩大战争。所以他们看到德国愿意支援芬兰后,也就不再计划派大军帮助芬兰。

    瑞典,挪威,英国,法国,甚至包括法西斯意大利,都派出了自愿军,要参与芬兰战役。但因为冬季冰封,又不信任德国,不想走海路,这些支援估计要到1940年春天才能到来。从南方来的意大利军只有数百人,纯粹是来给墨索里尼挣面子的。他们倒可以通过有盟约关系的德国提前进入芬兰,但赫斯对这种做法很不感兴趣,就借口他们是南方人,不适合北方气候,让他们开春后再进入芬兰。

    芬兰有了国际援助后,底气就足了,与苏联展开了激战。由于地形,气候,人员素质,训练,后勤,准备,机动作战的技术等综合优势,芬兰击退了苏联多次的强攻。

    苏联不断增兵。赫斯为了避免战争继续恶化,就派大使警告苏联,说如果苏联准备调集全国兵力来压垮芬兰的话,德国也会正式出兵,并将攻击苏联境内的运输线。

    斯大林很震惊。他以为希特勒死后,德国就再也没有强有力的人与他争锋了。其实强大是在人的内心的。

    开春了,苏军勉强地突破了芬兰的防线。但这也是化雪泥泞的时期,芬兰有大量的森林,地面路段较少,这导致苏联地面军队运动非常不方便,却特别适合德国进行空中打击。

    前线的苏联指挥官传回来的消息说,他们在芬兰前线,侦察到了大批的德**人。然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德国的bf109战斗机也大批出现了。这款战斗机是1939年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与其媲美的,只有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和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苏联还没有战斗机能与其抗衡。

    德国在夺取制空权后,再派出轰炸机,对陷在泥泞中的苏军进行地面攻击。芬兰军队因为是守卫国土,又早就听说苏联集中营,劳改农场等事情,心中确信苏联的行为是纯粹的侵略行为,也就因此士气高昂,克服泥泞的路段在地面强行用轻步兵突进,配合德国的空中打击。而德国陆军反而被心中充满感激,同时也生怕他们作战不力,延误战机的芬兰军队安排成了殿后的守护和支援部队。芬兰的指挥官,著名的曼纳海姆元帅,特别强调要在夏季之前夺回要塞,好堵住可能的苏军反扑。

    德国的空中打击则采取有效的地面攻击机重点进攻的手段,主要负责帮助芬兰军队突破火力点,消灭坦克,大炮等重武器。这是德国著名的ju87攻击机的特长。德军又将提前策划好的重量较轻的步兵迫击炮,轻机关枪,冲锋枪等大量装备芬兰步兵。当时苏军的坦克数量多,在前线布置了上千辆,但装甲薄弱,用的是不到20毫米的钢板,只能阻挡普通步枪的射击。德国为此特地在冬季就准备了上万挺重约10多公斤的反坦克步枪,让芬兰军队有一种如虎添翼的感觉。这种反坦克步枪发射的穿甲弹能够击穿20毫米的钢板,又非常隐蔽,而且能发射更重的普通子弹,精准度比一般的步枪高。在当时能既反坦克,也能用作狙击步枪。

    殿后的德军索性将自己配置的武器中好的轻装备也临时借用给了芬兰部队。苏联武器虽然强大,但一来失去了制空权,二来搭配不当,三来士气低落,四来部队之间协调不力,五来不适应泥泞道路,无法有效调度,六来一旦失去阵地,就被如狼似虎的德军补充占领,并配以火炮压制反攻,苏军无法打阵地拉锯战。最终苏军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出了刚刚突破的防线。

    苏联被拉回到谈判桌上。

    斯大林只好派代表与芬兰签订了和约。德国的目标是在抑制苏联。与苏联全方位对抗,德国也消耗不起,所以也非常克制,不敢轻易越过苏联的边境线作战。芬兰主动送回了苏联的大批战俘,换回了芬兰的战俘。芬兰的战俘受到了欢迎。苏联的战俘回国后却先是被审查,要求相互揭发。然后就导致很多被枪毙,也有不少人被判刑。

    但斯大林还是不甘心。在舆论宣传上,他总要为苏联在芬兰的失利找借口。于是他就做了几件事情,一是大骂背信弃义的法西斯,二是无限夸大芬兰的伤亡,三是故意隐瞒苏联的损失,四是借口天气寒冷,又借口芬兰秘密地建立了比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还要坚固的陆地防线。事实是,芬兰的确在德国早期的支援下建立了纵深的陆防阵地,苏联也没有预料到这种陆防阵地的威力。但这种阵地的坚固程度,却远远不如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当然,他更重视军官对他的效忠。由于他这样的掩饰,那些无能的军官们不降反升,自然对斯大林感恩戴德。可以说斯大林是一个善于把各种失误都转变为一种个人成功的人。

    当然,斯大林也在私下要求军事改革。只是这种军事改革,是以让那些无能的军官,榨取那些有能力但不愿意屈从的人的智慧为基础的。由于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又要随时控制媒体,军队的阶层结构就必须很明确。这也使得部队的管理,调度和作战变得很僵化。

    英语中有句话,叫“魔鬼在细节之中”,中国有句话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意思是很多行动方案计划得很好,但一旦进行实际运作,结果却相差很大。芬兰春天化雪时泥泞的天气固然不适合地面部队行动,但也不适合飞机起飞。好在冬季的时候,后勤装备部的贝肯鲍尔就到了芬兰前线观摩。他发现芬兰军队的装备很适合冬天作战,比如说配备有白色的防寒服装,带加热装置的帐篷,适合于快速行动的滑雪板等。但苏联的军队却穿着在冬季很显眼的深色服装,营地无加热设施,更没有配备雪橇。汽车,坦克等也没有合适的防冻液,以至于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加热启动,或者根本无法开动。

    他就与其他观摩的德军将领商议,也询问芬兰开春气候的特色,然后问大家如何才能在春季作战。当时德国空军是军队的强项,ju87在西班牙战场上取得了足够的经验,并进行了改良,急于要在前线试一试效果,想到的自然是用空军压制苏联的陆军。他就着手研究开春后需要的后勤工作,然后就发现了当时的机场本身也是泥土的机场,开春后飞机起飞困难的这个问题。他就立即飞回德国,向赫斯进行了汇报,并受命组织生产了一批能垫在土路上的钢制飞行跑道,一开春就送到了各个机场和冬季就准备好的,用作机场的一些空旷地带。

    苏联当时对飞机使用的战术单调,喜欢在攻击前,用飞机轰炸为先导。开春后,他们的飞机起飞困难,参与作战的次数并不多。德国的bf109击落了一批苏联的轰炸机,迅速地获得了制空权。苏联的很多机场都在苏联境内,当时在泥泞中没有防御能力。德国空军本来可以轻松地将其击毁的,但赫斯却要求空军不得跨境作战。因此苏联空军损失并不大。也不知道苏联方面,是否能体会赫斯的这种克制。

    芬兰的胜利以及德国的态度使得波兰大受鼓励。但他们还是对德国不够信任。波兰和德国之间,也有领土纷争,若要请德国帮助,势必要在领土纷争上先做一些让步。

    所以他们就主动地邀请英军和法军,对苏联进行反攻。当然,这次赫斯汲取教训,没有再主动申请帮助波兰,而是对应地撤出了边界驻扎的德军,减少波兰的后顾之忧。

    波兰和苏联之间,其实已经有过多次战争。其中波兰还在2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而他们显然忽视了30年代苏联工业化带来的改变。这时的英法联军,也远远不如二战时期丘吉尔领导的英军,具有坚定的决战之决心。波兰三次攻击东部,却三次被挫败。最后一次,波兰调动了境内的全部军事力量,再加上数万前来支援的英军和法军,以为足够取胜了。但苏联调集了两倍于其芬兰战役投入的兵力和武器,在阵地上部署了约百万部队,4000辆坦克,5000门各类火炮,以及4000架各式飞机,使得波兰依然无功而返。当时攻击对方的战术相对单调,以阵地冲锋为主,攻击方的伤亡自然会大一些。这使得苏联军方找回了面子,趁机在国内以无限夸大的方式,宣传苏联的胜利。

    波兰开始考虑牵线改善德国和英法的关系。

    德国因为在这一系列战役中,参与了芬兰的保卫战,并在舆论上一直支持波兰对苏联的反击,得到了国际的好评。其一整套的投资计划也逐渐地在美国找到了有远见卓识的投资人。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开始改善。

    赫斯心中终于有了点轻松的感觉,就与许世平聊天。

    许世平就给他讲了脍炙人口的,出自安徒生童话的“国王的新衣”的故事。赫斯自然知道那个故事,想起就觉得非常好笑。那些大臣们每个人都来看那两个骗子编织的这“看不见的衣服”,都异口同声地说“看见了”,就连全国的老百姓都不敢对他人说“没有看见”。最后竟然是一个不知道畏惧的小孩子说出了“国王没有穿衣服”,大家才明白了真相。

    许世平叹口气说,“其实我们目前的处境,就像那两个编织国王的新衣的骗子。只是我们为的不是金钱。”

    赫斯惊讶地说:“这怎么可能呢?”

    许世平说:“你仔细想想,人这一生要穿戴的,最贵重的其实并不是看得见的衣服,而是一个人的正直,爱心,勇敢,真诚,廉洁,信用,尊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宝贵无比的看不见的衣服。这样的衣服,小孩子或许看不见,但成年人是应该能看见的。”

    赫斯很惊讶许世平这样的看法。许世平并不在乎告诉他,说安徒生童话在他那一代人的中国人中的影响很大。而他自己却对那个时代宣传的很多价值观念不再迷信。许世平觉得,中国当时节选的安徒生童话中,对西方社会的批判,远远大过了西方社会应得的。许世平深知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的各种压抑,愚昧,欺世盗名,剥夺人权,人性和人的灵魂的统治,对西方文明,包括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都非常尊重。

    许世平说:“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失去了看不见的正义原则的军事胜利,实际上就是不敬畏神。《圣经》要我们敬畏和服从看不见的神,其实是有深刻的道理的。”

    然后他就笑了,说这个世界上看不见“国王的新衣”的人很多。我们要耐心地等待那些具有眼光的朋友,我们也在渐渐地得到他们的支持。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