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漫漫求职路(全景式长篇纪实文学)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5、看似风光的媒体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传媒也是日新月异,给现代人不断提供了很多互相了解和沟通的广阔平台。可能在一般不了解实际的人看来,媒体人走南闯北,周游世界,吃香的、喝好的;出境头多、风光无限、非常光鲜。其实作为差额拨款、甚至是自收自支的媒体事业单位,特别是省以下的媒体人,其的政治风险和经济压力都是常人不容易觉察的。
因职业关系,近几年,作者与基层的媒体人有过亲密接触。本节,作者不妨举几个媒体人为求职、为职业奔波的实例。
第一个例子:男女主角是一对年轻夫妻,又是一对典型的“广播人”。而且是一对从乡镇广播站起步,调到县广播站,再调到市广播电台的优秀“广播人”。男主角是个农村生,最初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分在乡镇小学当老师,因他爱好写作,经常向乡镇广播站投稿,采用率也很高。他很快被乡镇广播站借用。不久,他被正式调入。此时出生农村的女主角,刚从文艺学校毕业,是直接分到乡镇广播站工作的播音员。一个编辑,一个播音员,对广播事业的共同爱好,像一根红线将他们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在乡镇广播站工作的日子,他俩就建立起恋爱关系。大概其中也有爱情的力量,他俩办的乡镇广播站,很快就在全县有了小名气。不久,俩人双双选调到县广播站,此时俩人在县城结婚。然而,俩人所在的县城是一个贫困县,好像发展的空间也不大。为了向更高一级的广播电台冲刺,俩人多次推迟了生小孩。过后,不到两年,夫妇果真先后被调入市广播电台。
到市台后,俩人认为工作比较稳定,也生了孩子。住房问题事先单位已说好,要自己解决,夫妻就在台里的附近租了一个小套间居住。孩子生下后,俩人忙于工作,原想将孩子送到奶奶家去带,但又考虑农村条件差,担心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请来奶奶进城带,住房又显紧张。要租更大的房子和买商品房,家在农村的这对夫妇,不仅得不到家里的支助,而且还时不时要帮助一点家里。加上这几年媒体蜂涌而上,特别是网络的冲击,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每况愈下,俩人的工资和资金的增加,始终赶不上物价的增长。尽管俩人事业上很成功,但生活上就非常结据。贫穷夫妻百事唉!家务事的烦恼,直接影响到夫妻的感情。正在这时,四川一家大酒厂在市的经销部因与这对夫妻过去工作上有接触,就向总厂推荐他夫妻。经考察,总厂也愿望接受这对有才华的年轻夫妇。是离乡背井,远去西部,还是在家乡过着这媒体人结据的苦日子?思前想后,夫妻终于还是选择了前者。其实,当这对夫妻带着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孩子离开家乡时,心中还是有说不出的苦涩……
第二个例子:是一位地方晚报资深编辑的事。这位编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省理工大学,学的是工科。他毕业后,分到省城的一家造船厂当技术员。然而这位理科生却从小爱好文学,到工厂工作后,他仍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还有多篇获得作品奖。他成为了本省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这年企业改制,企业干部和职工都纷纷自找出路。相对别人,这作者的特长就显得有优势。他很快被一家地方晚报相中,分在副刊当编辑。找到了自己爱好的工作,又好像是进了事业单位,这编辑像吃了一个定心丸,一门心事都放在创作和编辑工作上。由于扩招以后,学文科的大学毕业生,纷纷往媒体这类事业单位挤。到了近几年,谁能进媒体,好像也成了不是凭专业水平、而是拼后台的怪圈。凡是新进来的人,不是有高官的后台,就是有老板作广告拿钱撑腰。一时这家地方晚报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收入难增加,开支又不断增大。这家晚报不得不要考虑分流,让一部分人丢了本行去搞三产。原本这编辑,晚报的编辑业务是离不开他的。但为了平衡各方关系,报社也不情愿的将他列入了分流名单。这编辑得知此事后,他的自尊心得到大大挫伤。文人心气高,他一气之下,将人事关系留在晚报等待退休,竞请长假选择下海,自己就去了一家大企业搞广告策划。
第三个例子:是一名地方电视台著名女主持人的事。女主持人出生在江南一座山清水秀的县城,她高挑修长的身材,五官又搭配的非常好看,水灵灵的。而且她天生有一副唱破天的嗓子,这大概是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因为她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就是全县有名的山歌手,曾经去过北京,给中央领导唱山歌。她的父亲也是一个山歌手,不过没有母亲的名气大。后来,她父亲一心钻研写山歌词,成为了全省有一定知名度写唱词的写手。女主持人是从小唱着山歌长大,又是陪着电视成长的。因此,她读高中时,就立下志向,将来一定要去考电视主持人专业。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的那年她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省一所传播学院,学的是编导和主持人专业。四年后,她大学毕业,由于她的天生丽质,加上又是专业学校毕业,她很轻松就进了县电视台,而且很快就挑大梁,成了县电视台的头牌女主持。
人怕出名猪怕壮,女主持人有次参加拍摄全省的一部电视新闻片。节目出来后,引起省委宣传部一位领导的关注,据说,这位领导要把她推荐到省电视台去当主持人。她所在市的一名分管宣传口的领导听到这一信息后,怕上级责怪他不重视人才,就急忙把她先借用到市电视台来。她父母得知这消息后,非常赞成女儿到市里工作。因为这样可以经常看到女儿,更方便将来退休后,到女儿工作的市里定居。何况,省里的大领导日理万机,万一是心血来潮,女儿去了省里就不一定有着落;而市里她父母熟人多,东方不亮西方亮。
且不知,这借用就是一个很没底的事,特别是现今像市电视台这样的差额拨款单位。现这市的电视台,市编制委员会给的是100个编,但台现有人员却有二百多。除了几名台领导可以与编制对上号,其他的编给谁呢?何况,这几年来,市财政每年就是给台里几十万元的补贴,至于台里将这钱用在什么地方也管得不细,他们也管不细。其余的缺口,台里全部是靠广告收入来支撑。因此,编制不能落实到具体人,而且为了调动所有采编人员,包括主持人的个人门路和积极性,还要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就是说,你办得节目收视率高低,你揽来的广告费多少都会与你的收入直接兑现。市电视台的这些现状,女主持人和她的父母都是事后才清楚的。一心一意只想当好编导和主持人的这位女主持人,到市电视台后,整天都是为这些指标忧虑;为拉广告奔忙……
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女主持人的父母见自己的女儿在市电视台不仅没有更好地发挥她的特长,而且会为这些与专业搭不上勾的烦恼事纠缠。无奈之下,女主持人的父母反而下决心,将女儿拉回了县里,替她在一个文化系统的下属文化管理大队找了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
但自此,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女主持人就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好像对媒体事业也是一大损失?!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