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漫漫求职路(全景式长篇纪实文学)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4、高学历就业不如职校生
职校起源于西方工业革命,后传到我国。所谓职业学校,就是培养各行各业技术工人的大中专学校。说起职校和职校生,首先要介绍现今世界职校之最——德国的一些先进作法。
有一资料介绍到,一位24位的德国职校毕业的青年,现是德国勃兰登堡州一个小企业的木工。他初中毕业后,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进入职校学一门手艺。在与父母一块分析了自身和家庭条件后,他决定上职业学校的木工专业。1999年他从职业学校毕业,到2003年已有4年工龄。他16岁上职业学校时每月就能挣800马克(合现在的400欧元)的生活费,除了住在父母家之外,学习的三年半期间他几乎没花家里一分钱。再过两年他将有资格参加高级技工考试,26岁时他完全有可能成为高级技工。他小学的一位同学接受完13年的小学—高中教育后已近20岁。德国大学学制较长,一般6年,上完大学后起码26岁,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也是未知数。而6年大学的各种花销最少4万欧元。所以,当小木工的存折上已有5位数存款时,他上大学的这位同学还将是“一贫如洗”。一比较,就比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读书成本。
德国职校毕业的学生比其它大学的个人花费少得多,而德国国家培养这样一名职校学生的年均花费是普通校学生的3倍。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学制长短、经费来源、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职业培训的费用则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各职业学校全是公立性质,教师是国家公务员,校舍及学校的各种其他设施,如电脑教学设备、实验场地等也由国家出资建设。
除清洁工外,德国企业不接受没有受过相应培训的员工。目前技工在德国大致分为154个工种,分属7大行业。在建筑业中有泥瓦工、架子工等;在冶金、电子业中有汽车制造修理、电工等;在木工行业有木工、油漆工等;在服装业有裁缝、鞋匠等;食品业有面包师、屠宰师等;医疗化工业有美容师、理发师、私人医生助理等;在玻璃制品和印刷业有玻璃匠、印刷师傅等。
前赴后继的大批职校生——即高素质技工的涌现,成为“德国制造”多年来立于世界领先的“秘密武器”!
其实我国的职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一度盛行。那时全国大中城市均有各类培养技工的如建筑、机械、服装等专业的技校;农村和山区又有称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之类的半农半读的分校,培养包括农业、林业、畜牧的新型农民。
与大学扩招同步,全国各类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据最新权威机构的有关资料报告,现全国各类职校,包括私业职校已多达一万三千余所。全国每个县基本上都有一所公办的示范性职校;估计现职校的在校生达二千二百多万。2012年统计,农村户籍学生占到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的82%,近七成又来自西部。
尽管全国职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数量与正规的大中专学校比尚有差距,但后来居上的后发优势,却咄咄逼人。特别是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普遍好于其它大专院校的毕业生。
最近,我到中部一省的一开发区的中德合作的汽车齿轮制造集团参观。走进这集团一座有一定规模的大车间,见一排排电脑操控的进口机床在无声的运行;偌大的车间一尘不染,操作工穿着深蓝色的笔挺工作衣,按着各种键盘……若不仔细了解,还以为这是一座高科技的实验室。据管理人员介绍,这里设备是世界一流,这里的工人也是世界一流的。因为设备大多数是从国外进口,又相当部分是从德国进口的。所以来这里的工人都是高级职校定点培养的,就是所谓的企校合作的新职校模式。专门职校和专门专业培养的技工,培养之初,企业就投入一定的培养费;学生毕业合格后,企业全部吸纳。因此,我看到的这车间,全部是清一色的职校生,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正是有这样的设备,有这样的技工,这企业的产品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产品远销世界和国内。
听了这介绍,看到这场面,我不禁吃惊和想象,在这里工作的职校生毕业后的走势应该不会比四处找工作的那些大学生差吧?难怪乎有些地方,传出很多一般院校毕业的大专生毕业后又转入职校去改学一技术,为更好找工作打基础。既然如此,又何必当初呢?!最近,教育部发布《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专门聚焦中职学生发展和就业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经大大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
奇怪就奇怪在这里,一面职校生就业比大学生好,一面职校的招生又好像比大学难。有一南方地级市中心城区现有三所高级技校,但现今每年的招生就不容乐观。下属的十几个县、区的职校招生也不理想。很多职校的招生都要将名额落实到每位任课老师身上,搞得老师压力很大。因此,每年的招生前,职校的老师不得不四处奔波,特别是往农村初中跑,请乡镇初中的班主任为他们落实去读职校的学生。更有相当的职校还动员在校学生每年的寒暑假回家时,也帮助联系招生。每介绍招一新生,就给一笔可观的介绍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正常的现象呢?笔者曾经作个比较深入的调研。了解的结果,好像问题出在家长和学生身上,而根子却是全社会的认可。如稍有一点身份的家长,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如果送去读职校,就显得低人一等,没有面子;死撑也要让孩子去读一个正规大学。现在一般的单位,特别是大机关,提拔和选拔干部,或者作政治安排,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都要看学历。同等的学历又要比谁毕业的学校更有名气。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职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好像最终也没有地位?!既然是这样,现在的家长、特别是城市的家长怎么愿意送孩子去读职校呢?
为深入地说明问题,请允许笔者在这里来列举几件众人皆知的事实:各位殊不知,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最初就是出国勤工俭学读过职校的技工;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也是学木匠出身的青年鲁班;原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北发也是做钢筋工的技术工人出身。中外职校生成功的例子确是很多的。其实职校生在实际工作中,仍可以继续深造,通过自学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的!
最近,国家再次出台了减免全国职校生学杂费的优惠政策,旨在让更多的初、高中生分流去中等职校和高级职校,培养更多的年轻人乐意去作各行各业短缺的技术工人。然而,尽管如此,上面所述的职校生社会地位,可能还是一时难已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院有专家说,虽然中职就业率非常高,但与社会的低认可率还有很大的反差。他认为中职教育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亟待完善、行业协会力量亟待加强、相关工会组织的作用有待提升。
这样带根本性的问题,又都是绕都绕不开的呀?!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