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从陕西回来的晁宗悫、王守忠,带回了前线将领不愿出兵的消息,这让仁宗皇帝恼火之中又有些愤怒:前线指挥部新换的这些人,不都是帝国精英之臣吗?为什么仍是一味坚持固守、被动防御、不敢出兵、置帝国尊严于不顾呢?
就算仁宗皇帝再不懂军事,他也知道进攻才是战争胜利的根本。西北这场仗打了快一年,帝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光是从内藏库和左藏库拿出的钱就达数百万之巨,但是看看前线这些主张防守为上的将领们又提出了些什么样的要求:
什么选差使臣教阅诸军武艺;
什么召募士兵,等训练好了,再根据山川地势进兵才有把握;
什么应当以防边为主、伺机出击;
什么先取西夏贸易重地,给予经济制裁,等等,等等。
丫的全都是推诿之辞!
这场仗还要打几年?十年?二十年?
陕西主帅夏竦,主张防守倒也罢了,他老了,没激情了,但没想到韩琦推荐的范仲淹,竟然也是主张防守。但防守的效果又何呢?金明寨收复后(确切说是夏军自动放弃)到是重新进行了加固,但夏军不是照样打过来烧杀抢掠、一味防守的宋军不照样损兵折将吗?防守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帝国边患,难道这个道理边防的将领们不懂吗?!
很难说仁宗皇帝让宋军主动出击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宋军在这场战争中主动出击,就算不能如仁宗皇帝希望的那样扫灭元昊,但将夏军逐出陕西、宋、夏沿横山一线形成对峙态势,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可惜,宋帝国直到现在都拿不出一个完整战略方案,这就注定大宋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必须接受失败的结局。
就在仁宗皇帝为陕西前线不肯出兵恼火的时候,泾原战区韩琦送来的三川寨宋军战况汇报,无疑又给仁宗皇帝火上浇了点油。韩琦在奏折中详细描述了三川寨战斗情况:
时泾州驻泊都监王圭屯瓦亭寨,率援兵至犯狮子堡,陷入贼兵重围,王圭激励士兵:现在大家已陷入死地之中,必须拚命!乃挥铁鞭进斗,贼众披靡,王圭身中三矢,突围而还。夏军在当地大肆抢掠了三天。知渭州、钤辖郭志高率大兵赴三川,夏军这才退走。三班借职郭伦率军死守定州堡,定州堡才得以保住。刘潘堡本军指挥使、散直王遇,弓箭手都虞侯刘用两人,眼见情况危急,无奈之下投降夏军,由是乾沟、乾河、赵福三堡陷落敌手。不过刘继宗担任本军指挥才刚刚一天,李纬等人也都是仓促出战,而士卒因畏怯导致兵败,其刘继宗、李纬、王秉望,特免推鞫,不以败兵马多少计罪,但量其情之轻重,等第削官,或更移降差遣,以责后效。王圭以孤军千余,当锋血战,所杀贼兵不少,既被重创,次日尚求益兵出战,人皆服其勇节,虽所亡数多,盖众寡不敌,**贷其败军之罪,必能感励奋身,尽死为报。
韩琦报来的不算是好消息,但仁宗皇帝却从奏折中看出,帝**队并不象那些一味主张防守的人所说不敢打仗、不会打仗,而是要看领兵将领敢不敢打仗,兵熊一个,将熊才会熊一窝!仁宗皇帝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一一批准韩琦奏折中所请。
似乎要给那些主张防守的将领们树一个榜样,仁宗皇帝对怎么奖赏泾原参战将士颇费了一番心思:下诏赐给孤军血战的泾原驻泊都监王圭名马两匹;包扎创伤的绢100匹,黄金30两;另赐金字处置牌一面,让王圭拥有在战场上处置士兵生死的权力,同时下诏将王圭英勇奋战的事迹广为宣传,激励前线将士;又将率军突袭白豹城的环庆部署、兼知庆州任福,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鄜延路副都部署;赠三川寨战死镇戎军西路都巡检扬保吉深州防御使。并再次从内藏库拨出绢100万,从常平仓积蓄中拨出缗钱100万,予陕西以资军费。
与此同时,仁宗皇帝再下手诏给陕西前线指挥部,切责夏竦等人:前次晁宗悫等回京,所奏你们选派使臣、教阅诸军武艺、召募士兵,待有成效之后再审时度势,根据地理环境入敌境讨贼,以便有获胜把握;及主张持重固守保边,等敌军来犯后,伺机寻找敌军漏洞痛行掩杀;还有欲捣毁敌贸易集市、毁其经济等等要求,现在朝廷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若我国单只一味防守,那这场战争不仅要拖延很长时间,而且将耗费巨大资金。至于你们那些对敌方略,但如近日贼军深入延州保安军界,威胁金明寨,烧掠当地居民族帐、杀我军将兵马、俘杀我国使臣等等,狡寇安然来往,毫无畏我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却是既没有看见你们的所谓“持重保边”,也没看见你们“等敌军来犯,伺机痛行掩杀”的效果。再比如你们说绥、宥等州居民不多,只是空有城垒,欲先取和市、后桥等场务钱帛。但去年我军曾打后桥,最终却一无所得。如此,我军防守不见成效,进攻又遥遥无期,倒底该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卿等既然身负国家重任,理当休戚与共,考虑朝廷用兵日久,尽早制定出用兵方案,扫平西夏!着将进兵日期拟定,密切奏闻!
仁宗皇帝这道手诏,实际上是又一道给陕西前线挥指部的催战书,而且对主张防守的将领表示出不满,提出了严厉批评。
按照仁宗皇帝的判断,陕西前线指挥部将领,接到这份口气严厉的手诏后,应该会很快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出兵方案,并定下出兵日期,但仁宗皇帝却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因素——陕西前线最高司令长官、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在韩、范攻与守的争执中并不想明确支持任何一方。
夏竦此人非常聪明,是真宗时老臣,也当过仁宗皇帝的老师,夏竦对经史百家、阴阳律历,甚至佛经道典无不通晓,更写得一手典雅、藻丽的好文章。然而,正因为他具备了过人的才华,同时也就具备了狡黠、圆滑、私欲膨胀、工于心计、反覆无常的处世心态。当初章献刘太后听政,夏竦内结宦官张怀德,外依宰相王钦若,仕途一路风顺,最终进入中央内阁。不过凭心而论,夏竦这些为正人君子们所不齿的毛病,充其量只是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处事原则,他也实在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后来仁宗亲政,以夏竦是章献太后信用之人贬其出京,但仁宗皇帝对这位老师却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成见,因此,当西北局势危急之时,仁宗皇帝以夏竦老臣,最终还是委之以重任。
实际上,夏竦在对西夏的战略方针上,是倾向于范仲淹稳固防守的,当初他和庞籍就向仁宗皇帝陈述过不宜出兵的理由。夏竦虽然出任西北战区最高长官,但他最根本的心思还是想回中央任职,边塞苦寒之地,兵凶战危,可不是他想呆的地方,稍有不慎便会落得身败名裂。因此,尽管他是前线最高军事统帅,但对西北军事事宜却采取了一种能不问就不问、能不管就不管的态度,而且还数次上书仁宗皇帝,以身体有病为由,提出辞去陕西经略安抚使要求。即便是在前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在不得已外出巡边时,也在军中带着侍婢,以便他随时享受。
在西夏元昊心目中,夏竦是个不值一提的对手,元昊为羞辱夏竦,曾悬赏有能枭夏竦头者赏钱三千。很难想象,当时仁宗皇帝脑袋里哪根筋出了毛病,竟把前线最高军事指挥权,交给了这样一个消极怠工的人。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