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薛梅凌风传奇 > 第七章 西南封邑

第七章 西南封邑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薛梅凌风传奇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话说太子到了西南封邑之地,未惊动守城,他将五千御林军留在城外三十里地安营扎寨,自己和常卫带几名亲兵换上小贩打扮,挑着空箩筐进程,对守城的说进城买货。

    进了城,在城内各处街市转了一圈,发觉城内次序井然,只是饥民到处都是。

    中午又进了一家叫岳阳楼的饭店,坐下点菜时太子向店小二打听抗租暴动的事,店小二道:“爷口音是外乡人吧?那抗租的事是乡里发生的事,对咱城里影响不太大,听说乡里暴民打死过一两个乡绅,农户抢了几户大户人家,带走财物上火炉山为寇,那几户受影响的大户人举家逃来城里避难,场面有点狼狈,官府已经出动官兵去围剿了。”

    太子看了眼小鲁能,小鲁能马上从兜里掏出一两银子抛给店小二,“咱家爷赏你的”,店小二眉开眼笑,连声道谢。又说:“这几年春旱夏捞,虫灾不断,农户失收严重,加上地租不减,官府赋税连年加码,民不聊生啊,抗税的都是想留下来好好守住家园的人,否则早已举家逃荒去了。唉能活下去谁要落草为寇啊。”

    太子问小二:“官府对百姓如何?”

    店小二年纪小,也不避讳,说:“县太爷是个贪官。只会压榨百姓,肥得流油,但是个一毛不拔的吝惜鬼、短命鬼。”

    “有什么具体事例吗?”太子问

    店小二是机灵鬼,道:“爷是上头派来的钦差大臣吧?”

    小鲁能又抛了一锭银子过去,这次足有五两,店小二不再犹豫了,将县太爷这几年的行径一五一十都说了。

    还间接告了省总督大人一状。说他们将上头下发的赈灾粮都贪污了,还将赈灾的粮食偷偷低价卖给恒生米铺,恒生米铺趁着抗租、乡绅外逃等事件到处制造恐慌,抬高米价。现在米价每天都在涨,已经涨到天去了。

    吃完饭,太子离开岳阳楼就直奔恒生米铺,米铺的米价比京城贵一倍不止。太子算一算军中的粮草也已不多。按规矩应该由地方官府解决平乱期间的军费。

    大街上各地逃荒来的饥民很多,官府又迟迟不发救济粮,有的饥民已经在街市上卖儿卖女了。

    在这些人中,有个6、7岁的小男孩,身边没有大人在,跪在地上,头上插着根草,常卫来自民间,知道这孩子在卖自己。就停住脚步,问:“你家大人呢?”,孩子说“爹刚死,没钱埋,卖身葬父。”说完无助地小声哭起来。太子驻足回望,问”你爹在哪里?”小孩指指身后。男孩身后是堵墙,什么都没有。“带我们去”太子说。小孩站起来,摇摇晃晃地沿着墙边走,走到那堵墙的缺口处就拐了进去,众人才发现那堵墙是一个破庙的围墙,男孩带他们来到一张破草席旁,一个男人脸色发灰躺在草席上,一动不动,常卫蹲下身探探他鼻息,已经没有了气息,应该死了有段时间了。他望向太子,太子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处理死人之事,有点不知所措。小男孩跪在地上,拉着死人的手,摇着:“爹,醒醒啊。”太子望向小鲁能,说:“你去帮他处理一下后事,给小孩找个人家,办完之后到县衙会合,”,常卫接着也跟小鲁能交待了几句。一行人继续前行。

    太子又私访了一天,发觉局面并没有舅舅曾记史奏折上说的那么失控,没有演变成暴动。只是民不聊生,官府又迟迟不开仓赈灾。

    他和副将常卫商量,制定出了平乱方案,主要是开仓放粮,减租减赋,让百姓活下去,然后抓拿一两个匪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惩治一批贪官。

    于是,太子回到城外与守军汇合。

    卯时点三百御林军入城,早有先锋官通知城门守卫,守卫火速报给官府,县太爷命令大开城门,亲自到城门外迎接。

    一行人进了城到了县太爷的县衙门,太子居中而坐,宣读圣旨。

    县太爷接完圣旨,将官印交给太子。

    太子命他去为五千御林军筹备两万担粮食和军用补给。并每个兵士发晌银五两。

    县太爷诺诺而去。一回到家里,就杀猪似的怪叫:“还让不让人活啊,本县本来就穷,来个钦差就剥一层皮,现在来了个太子,真要了我老命了!”

    却见师爷匆匆跑进来,“不好了,太子开仓放粮了”

    县太爷尖厉地吼起来:“啊哟喂”一口痰上来,竟晕了过去。

    家人按人中,掐脖子,才悠悠醒转。

    师爷哭着说:“老爷,小人知道您舍不得,但是他是太子,就是未来的皇上,为了您的前程和身家性命,只能照办啊。”

    这县太爷是个出了名的孤寒鬼。听师爷这么说,还想晕过去。这次太子着实要了他的老命了。

    太子开仓放粮三天,饥民实在太多,粮仓储量日少,一些还有存粮的民众也来领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于是太子就在城里建起了七处施粥点,让真正断粮的灾民都能吃上一口保命粥。

    又将恒生米铺的老板抓了,以饥荒时期哄抬米价之名关了起来,并将其米仓充公。县太爷在恒生米铺是有股份的,知道后晕死了好几回

    收缴的米有几十万担,解决了太子的急需,又令西南封邑之地周边地区的米铺都降回了全国平均价。

    可是最关键的是要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劳作,于是太子发布公告,将皇家封地免租三年给原有的农户耕种,逃荒在外的在一个月内回来耕种的,继续让其耕种,丢荒的土地由其邻里报名申请耕种。价高者得。收到的竞价租金由太子封邑的管家先收起来,另开账户。如果逃荒出去的农户回来,则将这部分租金的一半发还给他安家,并按人头发2担官粮。另一半帮助他开荒种地。开荒地的免三年赋税。抗租落草为寇的人出来投诚,死罪可免。杀过人的出来投案可保家人平安,并给他家里发安家费。

    公告登出,逃荒的农户纷纷回归,因抗租和官府斗落草为寇的农民也多数出来向官府投降。还有零丁的几十悍匪继续聚结在各处山头不降的,太子出动100人一队的飞虎军由常卫、小鲁能等亲兵带领分山头逐一清剿。御林军是军中的精英,那些没有组织纪律的农民山贼如何抵挡得住,不出十天,才用了不到1000人马,就平定了太子封邑内所有农民起义队伍。

    两个月后,太子封邑就呈现出一派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景象。

    远在朝中的皇上早就得到来自各方的消息,也欣慰不已。

    太子这些治国的理论和策略,都是跟太子太傅学来的。遇到人生中第一次的实践大课题,逼着他将老师的教导现搬到实践中,又有常卫这样的实干的人才在旁协助,事半功倍。

    两个多月的忙碌治愈了太子的相思病,令太子成长为一名精干的年青将军。

    太子时常与常卫讨论各地战局,对用兵之道很感兴趣。

    对于他这个年龄,绝对可塑性很强,只要有名师指点,将来一定是安邦定国之才。常卫在写给皇上的密报中常常提到太子的成长,溢美之词常不由自主的表露在密报中。

    皇上本来就不想御驾亲征,听到远方儿子的好消息,就在宰相的建议下发了一道圣旨给太子,令他带领原部人马前往边关出任副帅,支援前线的元帅陆定国抗击外敌。圣旨还封赏常卫为护国大将军,小鲁能为三品官衔的先锋官。总之有点功劳的都被皇上嘉了奖。太子不得不叹服父皇情报的精准。

    但是他也皱起了眉头,边关正需要增援,让自己带上原部人马去增援相当于没有增援。

    太子跟常卫及几个军官商谈了好久,都觉得至少要征用西南各郡县的兵马集成一支队伍。经过战前训练,才能前去增援。征兵之事,必须跟皇上禀报,否则是乱国。

    太子一边贴出征兵告示,一边飞马送奏折入京。

    又令常卫负责征兵练兵事宜,令小鲁能等几个亲兵负责粮草征集,军械军服的赶制等,自己则负责召集地方官员和乡绅筹集庞大的军费。此外太子还想将西南的驻军调用去边关,这必须与西南三省的总督商谈。

    别看太子年轻,但他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所走的每一步都严格按兵书的章程推进,竟发觉书中的理论原来这么好用。有些不按套路跳蹦出来的问题经与常卫讨论也慢慢理顺。

    很快,皇上圣旨又到,同意太子征兵计划,并要求地方官员全力配合,朝廷拨款200万两给太子做军费,但是首批款只给了20万两,且最先到位的只有2万两。杯水车薪。

    但是,这200万两军费对于太子来说是额外的嘉奖,因为他在征兵之初的方案是不动用朝廷的人财物,就地解决兵源和军费问题。

    朝廷20万两军费拨出后就不断催太子出兵,可太子每天照常亲自和常卫带着新组合的士兵列队操练,并没有出征的迹象。

    这天,亲兵来报小鲁能回来了,太子立马传他来见。

    小鲁能经过这段时间的军旅生活,也变得干练多了,有了男人的气概。一张脸晒得红黑红黑的,两眼的神采透着阳刚之气。

    太子直接就问:“粮草准备成如何?”

    小鲁能报:“三百万担粮食已经准备好了,只是民夫征集还要一点时间。主子您听说吗,押三百万担粮食到边关,正常的话要耗费150万担粮食。而且为保障粮食安全,还必须有精兵良将押运。”

    太子点头道:“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我认为让我和程思明带领三千御林军前往押送粮草的话,我还可以沿途收购些干草马匹等。”

    “路线怎么走?”

    小鲁能带太子来到地图前,详细说出了押送方案,太子边听边点头,小鲁能说完后,太子赞道“不错,大有长进了!就按你的方案,明天我交军令给你。我就等你了,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你今天的复命,我都不敢做其他决定。”

    常卫公开征兵,召集起了一支6万人的队伍。经过六个多月有素的训练,兵精将悍。

    在皇上第八道出兵金牌下达后,太子领兵出征了。

    正是早春时节,春寒料峭。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