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二百七十章 陈教习之意

第二百七十章 陈教习之意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小学教师在大明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维桢,你怎么来了,我正要去会馆找你。”

    张籍正抬头看着这高大的琉璃牌坊发愣,身侧忽然传来熟悉的喊声,扭头一看,正是陈教习。

    “弟子见过先生。”张籍拱手道。

    “这就是你那高中第五名的经魁的弟子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果然少年英才!”陈教习身旁一人赞道。

    “前辈谬赞,维桢不敢当。”这人许是陈教习国子监中的好友,张籍还是持后辈礼。

    陈教习介绍道:“这位是国子监四门馆王助教。”

    “见过王助教。”张籍应声施礼。

    “好了,我还有事,不耽误你们师徒说话,仁肃兄,我先走一步。”那王助教见身为会试经魁的张籍如此懂得礼数,对张籍的观感也是不错,于是笑着和两人说了一句,拱手告辞了。

    “别在这站着了,走,到屋里说话。”陈教习笑的说道,能看得出来,见到自己的得意弟子他心情不错。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陈教习的住处。

    在桌边坐下后,陈教习拱手笑道:“还未恭喜维桢你高中经魁呐。”自己虽然只中了副榜,但自己的弟子却高中经魁,有如此拔尖的成绩,他也是极为高兴。

    “多谢先生,籍不过侥幸偶着先鞭,非先生,弟子焉有今日。”张籍连忙还礼。

    师徒两人一番推让后,张籍问道:“今次副榜的吏部选官先生可有消息了?”

    “应该是太仓的一个佐贰官……”陈教习说着把房门关,面色有些严肃的又道:“好了,不说这事,你今天来的凑巧,我正要去找你,有一个事情要提醒你。”

    张籍闻做洗耳恭听状。

    陈教习坐回椅子说道:“最近城中流传近些年阁老之子会试中受到颇多照拂,频频取中,此事你可知晓?”

    “这……学生这两日未曾出会馆,还没听说。”张籍说完,想了想又道:“阁老之子是说的张甲征和申用懋么?”

    “不错,就是此二人。”陈教习点了点头道,“其一人为内阁首辅张四维之子,另一位是大学士申时行之子。除了这两人,还有礼部尚书徐学谟之子徐即登、户部尚书张学颜之子张寿鹏等人,这些人其父不是在朝为阁老,就是为六部主官,父为重臣,子亦登科,科场之弊甚矣!”

    陈教习罢颇有愤愤之色。

    张籍一听陈教习提到的几个人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不就是大明万历版的拼爹吗,这种现象无论在大明还是在后世都是其实极其常见,常见到让人麻木。

    张籍还在想着,只见陈教习长叹一声又道:“维桢,你还年轻,过了殿试即可踏入朝堂官场,正榜进士出身可谓前途无量,我今次要提醒你的是,可千万不要跟那些落第举子瞎掺和,莫听别人蛊惑。”

    “弟子明白。”张籍虽然对这种现象也很反感,但是他人微轻,又名在榜,现在还轮不到他来出头挑起这事,当下便点头称是。

    张籍没有注意到的是陈教习眼中的一抹忧愤。

    “好了,我这里也无甚事,维桢你还没去拜访座师吧,这事可马虎不得,距离殿试时日虽紧,但也要前去……”陈教习又说起了拜访座师的事情。

    张籍连连称是,这事他可不敢忘,师徒二人又聊了一番京城见闻后,张籍便起身告辞。

    陈教习将张籍送到门口廊台处,看着自己弟子的远去的背影,他长叹一声,眼神忽的极为坚定,回到房间书案前,拿出纸笔,挥笔写道:

    “太祖高皇帝时,开榜多南士,考官刘三吾伏法,世祖肃皇旁时辅臣翟鸾二子登第,革职为民,罢诸考官,此非过防也,进一权门、妨一寒士、得一匪人、失一真才、势不得不然也……”

    和满清时大兴文字狱,文人稍有对朝廷不满便会招来杀身之祸不同,国朝自太祖、成祖后,对读书人多有宽免优容,有功名之人皆可书事。

    这一风气在南方尤甚,有众多江浙一带秀才一起抵抗官府苛捐杂税的,也有举子提笔投书御史台的。当然书也不是什么好差事,纵然是成功了,也有一项妄议朝政的罪名给安在头,对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若是没成,下场就有些不妙了,轻则革去功名,重则丢掉性命。

    就如国子监中的那座明太祖训示太学生的一通敕谕碑刻背后血淋淋的旧事。

    大明开国之时,人才缺少,官吏不够用,洪武皇帝朱元璋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对于办学校非常热心,从社学乡学到县学州学这种官私结合的体系就是他在位时大力推行的。

    不过他办学的政策和他的性子一样,只有一个字:严。

    他所委任的第一任国子监祭酒宗讷,揣摩意,秉承他的意旨,订出许多规条。对待学子非常残,那时的国子监真的如同监狱一般,完不成学业或者忤逆师长者,轻则不给食,重则板子伺候,学子曾有饿死吊死的。

    国子监学子受不了这样的迫害和饥饿,频频反抗,声势较大的有两次,第二次学子起事的是学生赵麟,他首先在国子监墙壁贴出了一张壁报,也就是大字报,直宗讷种种恶行,尽数国子监严规之弊,朱元璋闻之龙颜大怒,不由分说便着锦衣卫把赵麟下狱,随之枭首,并在国子监立一长竿,把他的脑袋挂在面“枭令”示众,震慑众人。

    当然在这件事之后,国子监内也进行了整改,去除了一些严苛的规矩,可以说这是赵麟用他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隔了十年,朱元璋还忘不了这件事,又召集国子监全体官员和学子训话,并将训话原文勒石刻碑,警示后人。

    这座碑原本在南京国子监,后来永乐帝迁都北京后,修缮北京国子监也在此立了一块一样的碑文,这一事件足以让后者敬畏。

    不过,

    杀身以成仁,舍身以取义,

    今有不平事,铁笔以担之!

    时下大明读书人的风骨犹存,脊梁尚在!

    此刻的陈教习为保护自己的弟子谆谆叮嘱不让张籍参与此事,但是他却要自己书事!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