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官居超品 > 第二百五十六章立政

第二百五十六章立政

作者:大虾就鸡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官居超品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李凌刚刚到京城参加教坊司的邀宴,就有宫中的太监过来传达皇帝的旨意,说是明天太子的两位老师要在东宫授课,要他务必到场。

    以前皇帝虽然重视太子的课业,但是却还没有到专程让宫中太监过来通传的程度。

    看来两位学士要讲的内容非同一般。

    五更的时候李凌就早早起来,百官早朝的时候就到了东宫。

    李凌只是一个新晋翰林,若没有皇帝通传是不允许上早朝的,不过这样也好,他并不想每日操劳。

    他在太子的书房足足等了两个时辰,幸好太子还算体恤他这个伴读,期间让人送了一份早点过来。

    和平常不一样的是这次是两位老师一起过来,甚至皇帝也进入了书房。

    在皇帝的示意下王华缓缓的走到了书桌前面说道:“《立政》篇是《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的一篇。根据记载,它是周公还政成王时为告诫周成王如何治理国家而作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文章!”。

    《立政》篇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所提出的国家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重德慎刑。文中周公曾谆谆告诫周成王:夏桀亡国的教训是弗作往任,是惟暴德。商纣王亡国的教训是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其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其政。

    因此周公告诫周成王要继今立政,其勿以人其惟吉士,用励我国家。

    从周公的谆谆告诫中可以看到,他始终把布德于民和严格国家官吏的道德标准作为治国的根本,而反对泛用刑法。

    这种重德慎刑的主张可以说是被中国后世历朝政府所遵循的国家管理思想,也是儒家礼法兼治思想的起源。

    皇帝大张旗鼓的要两位学士在东宫为太子讲述这篇文章,其意思不言自明,这是皇帝真的要为国储君,开始培养太子处理国事了。

    孔子要求为政以德。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为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孟子沿着这一思想继续前进并强调礼治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施仁政于民的主张。

    他说: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假日休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上,可使制梃以挞楚之尖甲利兵矣!

    王华不愧是大学士,在领域钻研了数十年,他引经据典,将一篇文章深入浅出讲解的头头是道。

    就连皇帝也被他的见解所吸引了。

    等到王学士将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将明白以后,再也李阁老结合实际经验阐述各种治国思想的利弊。

    从历朝国家管理思想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采纳了礼、法兼治的主张。

    即自汉以后各朝,均以儒家《六经》作为立法的依据。导致了历朝历代只能组建成一个礼法兼治的国家,而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法制的国家。

    “我大明朝以仁孝治国,做皇帝只求任人唯贤,做事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只要勤于政事,多听贤臣的意见,大明必将国泰民安,国力蒸蒸日上!”。

    皇帝也参与进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纯粹的法治或者按照圣人的想法进行德治都是行不通的。

    皇朝实施了这么多年,自然衍生出了一整套治理国家的方法,只要依照前人的路子走下去,做皇帝自然并不是很难。

    “是,孩儿谨记父皇的教训!”。太子低声答应道。

    皇帝说的如此明显,他自然知道其中所蕴涵的意思。

    前一阵子郑旺的案子闹的沸沸扬扬,太子也从皇帝与皇后争吵的言语当中知道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曾经一度认为自己不是皇后甚至是皇帝亲生。

    只是现在看来却是他多虑了,若自己不是皇帝亲生,皇帝何以会在病重的时候还惦记着他,又何必将万里江山传给他?

    太子听着两位老师讲解文章的时候他的眼泪流淌了下来。

    心结一旦打开,太子决定以后要奋发图强了。

    原本历史上的郑旺妖言案一闹再闹,直到正德初年才将事主判了死刑。

    正德皇帝一再遭受刺激,他只信任身边几个陪伴自己长大的太监,肆意纵情于山水与美女之间。

    由此可见他也一直怀疑自己的皇帝来路不正,甚至死的连一个后人都没有留下,以至于孝宗一脉自其而绝,实乃一大憾事。

    经过这么多事情以后,太子再明确的被确认了地位,所有人都放下了心事,皇帝对太子还是和以前一样。

    刘谨站在李凌的身前,此时他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太子的地位稳固,得益最大的还是他们这些人。

    他们这些伺候太子的内侍,在进入东宫的时候就已经和太子的命运连在一起了。若是朱厚照有了闪失,他们的前程也会更加迷茫。

    《立政》这篇文章并不是很长,两位老师很快就将所要讲的内容讲完。他们两个要告辞。

    皇帝之所以如此隆重的让人给太子讲述这篇文章,无非是表达一种态度而已,现在目的达成,他自然不会阻止两位学士离开。

    可是正当李凌想要随着两位学士离开的时候,皇后却不请自来了!

    “皇帝千秋鼎盛,何必要如此着急的教授这些治国的大道理,照儿一向顽劣,还是慢慢教的好!”。皇后进入书房以后没有理会两位学士,而是直接向皇帝进言道。

    自从郑旺被皇帝处死以后,皇后变得多疑起来。

    宫中的太监与宫女们不再可以奉承她,皇后觉得自己遭受了冷落。她甚至怀疑宫中不少人都自己不是太子生母这件事情。

    她再也不是以前的贤妻良母了。

    皇帝不再向以往一样宠爱她,她也做不到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太子。

    人的心态一旦发生变化,她的行为就变得不可理喻起来。

    上次拥立藩王的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让她看到了另一种希望,她并非只有朱厚照一个选择,若真的到了皇帝大行的那一天,做为皇后,她才是最有选择权的人。

    想通了这些,她对太子的态度开始冷淡。

    太子觉得这一次见到的母后有些陌生,甚至他有些害怕对方。

    皇后的一番的话使他感到一阵心寒,这是要挑衅自己太子的地位吗?

    皇后管理皇宫多年,自然是有一股威严,她如今说出这样的话,太子和刘谨都不敢多言。

    “人的品性最是奇妙,往往学好需要三年的时间,想要学坏只需要三天就够了!太子乃国之储君,自然要早些教育的好,免得贻误了最佳时间,人品差些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不能做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众人沉默的时候李凌突然出言说道。

    皇帝忍让了皇后十几年,在家事上他是不会和皇后争吵的。

    李凌突然暗指皇后多管闲事,这让两位阁老大吃了惊,他不过是在翰林院领一份闲差而已,有何资格参于皇家的事情。

    两位老人开始替李凌担心,他们将目光转向了皇帝,希望他可以给李凌解围。

    这小子含沙射影,她在影射自己表里不一,皇后心中恨死了李凌。

    正当她思考着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利铲除对方的时候,她突然看见了悬挂在他脖子上的玉片。

    传说这枚玉片可以通神,上次他能够帮助皇帝渡过难关就是凭借这块玉片。

    皇后有些迟疑了,皇权再大也斗不过神权,尤其是京城中的人亲眼目睹了李凌求雨成功。

    这种影响是巨大的。现在百姓们任何事情都站在李凌一边,要想动他很难。

    皇后暗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对方调离京城才是。

    “父皇,我可不可以跟着李凌到他的田庄上去玩耍?”。太子觉得这里的气氛很烦闷,他想到皇宫外面玩几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