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从永乐开始 > 第九节 支边

第九节 支边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从永乐开始 !

    永乐十六年三月初,祭过天地,圣上的北征开始了,留太子监国,皇太孙朱瞻基随行。明军总数40万,车12万辆,其中新型运输车1万辆,重型战车1千辆,轻型战车3千辆,驮夫20万,驴骡36万匹,压缩干粮三十万石。

    紧接着,张四虎的船队也即将出发,这次船队规模巨大,同行人数6800余人,货物有茶叶、棉布、毛线、地毯等,由于北方航线上市场容量有限,丝织品和瓷器的总体数量大幅减少。

    张四虎带着几个人忙得四脚朝天,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日前朝廷上对此次航行曾经有过一些不同声音,但这是皇上早定下来的,太子也是不敢妄动,只得安抚大臣,按下不提。

    今天上午徐大人请高乐到府上,把家书和一些东西交给高乐,拜托四虎等人转交徐海。高乐从徐世伯隐讳的话语中感到一些东西,心道:“还是来了。”

    回到小院高乐马上叫过一个虎头虎脑的半大小子,“虎子,去码头告诉几个哥哥,今天晚上聚餐,让他们早点回来。”

    “哎,作坊的喊不喊?”

    “你小子想骑马了是不?去吧。告诉你十二哥准备一下。”高乐含笑拍了拍虎子的头。

    “好嘞。”

    回到自己房间,高乐看见肚子已经微微隆起的赵萱正在读自己的手稿,就坐在她的旁边。这份手稿叫《童言无忌五百问》,涉及了许多儿童常见问题,分类整理列了出来,他也小心翼翼的就一些问题作了一些解答,或者给出假设,或者抛砖引玉的求解,如何在阴阳五行的大旗下,把一些概念原理清晰表达出来,或者引起大家思考和探索答案,为了这本五百个为什么,这些年他可是没少费心思。

    赵萱轻轻摸着夫君的脸,“这些年苦了你了。”

    “说什么傻话,大家不都一样嘛。”高乐轻轻抚摸着赵萱的肚子,“你怀孕才受苦呢。”

    “你不是也难受吗?”女人红着脸低声说。

    “同甘共苦就是这个意思。”

    赵萱的脸更红了。

    晚上,小院的人们聚齐了,大姐和姐夫也参加了。高乐宣布,除了张四虎外,另有7位兄弟随船出海,包括炼丹坊的众人,一是到海外卖些丹药,寻求暴利,另外到努尔干帮助徐海做些事情,等最后一次回航时返回,到时候看情况从陆路返回也可以。这顿家宴算是提前给远航的兄弟们送行。本来是要后天才举行的,因为忽然走的人增加,有许多事物要准备,只好提前了。

    醋柳丹库存储备极大,控制销量的话卖一年没什么问题,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邢增辉心里算得十分清楚。炼焦、肥料、沥青的制法工部的人早已经掌握,将在别处生产,炼丹坊目前产量较少,因此即便停工也无所谓。只是走了之后除了一些小不点儿,就剩下高乐和自己,高乐管这一大摊子人,自己想管好几处产业,曾经的大厨心里有些紧张。

    这个临时决定让新婚不久周海妹和王焕娣心里有些难过,老十也没有太多解释,不过大家对他的安排一向信服,倒也没太多怨言。

    大姐夫刘千户听说这么多人去帮徐海,就开始频频敬酒,要说他的酒量在军中也排的上号,只是这帮兄弟里有三个变态,不说高乐,常青喝酒就没边,最恐怖的是那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高华民,一喝酒就脸红,浑身冒汗,喝多少还那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喝白酒比和白水还解渴。碰上这几位,曾经军中的猛将,酒精考验的战士愉快地倒地了,看的刘巧儿苦笑不已。

    酒席散去,刘千户睡在高乐房中,刘巧儿和赵萱坐着说话儿。此时安顿好众人的高乐推门进来,大姐给高乐倒了杯茶。“大姐,回头把海妹和焕娣接回小院住吧。”

    “要不我也会和你说这事儿。”刘巧儿白了高乐一眼。

    “有空儿姐也多带孩子回娘家看看吗,就是姐夫来了也有地方睡。”高乐微笑着看着眼前的姐姐。这位姐姐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从不多说少道,实际上却很有主见,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大家能有今天,大姐功不可没。有些话虽然说不出口,可大家心里明白。

    刘巧儿沉吟一下,“我和你姐夫会常来的。”回手搂住赵萱,“难为你了。”

    “小心驶得万年船,早点歇着吧,我和姐夫睡。”高乐起身拿了两件衣服给两人披上。

    “小心?小心他把你揣下床吧。”刘巧儿一边轻笑一边拥着孕妇出了门。

    外销醋柳丹的包装分为两种,精装与简装,精装六丸一盒,简装十丸一盒。上次远航张四虎带了一些简装的作为船上备用药物,也曾经作为礼物送了一些出去。这次带了精装的两千盒,简装八千盒。

    出发前张四虎曾和高乐就价格交流了意见,精装黄金三十两,简装白银二十两,除此之外只能用粮食交换。对如此高的价格张四虎心里也没什么底。眼见着快到高丽了,张四虎心中渐渐有了些眉目。回舱和常青他们商量去了。

    不说张四虎他们如何完成销售任务,京城中有大臣听说炼丹坊的几位临时上船了,心中大失所望。此等人才本应调入京中任职,自己也已准备上书太子,表彰这些人对大明的贡献,没承想这些人全部出海寻找炼丹之物去了。想那海上风波险恶,如果出个好歹,岂不是大明损失。关注天津的一些大臣也是各有所思。

    随着天气渐热,天津也显得越来越繁忙,小院倒是十分清静,可旁边的海河书院就热闹多了,而书院的幼学读本更是随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快速流往各地。如今就连杭州都有人在印刷此书,大卖特卖,版本也是越来越多,如果有版税的话,刘老先生和高乐可就大发了,可惜此时还没有版权法。四月中,海河书远山长刘文才上书,希望国子监勘定的版本尽快出台,以免混乱。皇上交待过的事国子监如此长的时间还没有结果,确实让人说不过去。

    不久,有人弹劾户部鲍忠伟治蝗是劳民伤财,牧鸡牧鸭与人争粮,植花种树妨害农耕。鲍忠伟被免职。五月初,鲍忠伟黯然回到小院,却受到兄弟姐妹的热情欢迎。很快他也放开心怀,每日与大家读书研究或者交流过去一段时间在各地的见闻,日子也是悠哉游哉。

    如今书院就学蒙童增加到了五百多人,出身有士绅、军户、农家、商户,学费也有意思,家长有钱的交钱,没钱的给作坊出工或者帮书院种地干活,炼丹坊也经常补贴,先生们的收入还算不错。小院的孩子们如今也大都能代课,喻学于教,成果显著。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书院教学特点也很突出,先根据识字量分班,突击学识字,大约是按二千、四千、六千来分阶段。四千字这个阶段是高乐的教学重点,传统课本上统一加上了句读,而且他有意在教学中加强了数学与逻辑的训练比重,同时借用种种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代课的孩子们也继承了这一特点。

    中国的数学是建立在算筹上的,当高乐读懂了《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和《算书十经》后十分震惊,好多东西他真的不会或者根本不懂。不过当时的算学著作大多是以问题集方式出现的,这种方式很容易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可是也造成名词十分混乱,普及推广费劲。

    这几年他一直在和梁鹏、周海妹等人一边实践教学一边整理编写算学和几何原本,先原理再解题,采用统一的名词,目前基础数学、代数、几何部分已经基本成熟,其他部分高乐确实力所不能及,只好交给爱好数学的那几个家伙去整理研究了。不过现有的这些东西作为普及教育也足够用了。

    蒙学中加大算学的比例倒是没有受到太多的反对,毕竟光是读书识字讲故事也比较枯燥,这些基础原理性的东西占用时间不多,在日常生活和以后为官生涯中也会大有用处。据了解,以前科考是有算学的,目前朝廷没有这一科让高乐有些迷惑。上次他也旁敲侧击的探过朱瞻基的口风,只是没什么结果。当然迷惑的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来到这里的这些年,有太多的东西让高乐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