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我真没有找到全人类 !
看背影,好像一条狗啊!
韩城要去的核电站在资料上有四个反应堆,如果地震的震中在建筑物的下面,且距离地面较近的话,没有任何建筑能抗九级地震,也是目前最高的震级。
而且韩城也不知道这次究竟是什么样的强度,只能按自己能理解的最高级别去判断。
核电站的选址都尽可能远离断裂带,即使在这些断裂带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波的威力传递到反应堆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反应堆的安全壳和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保障不发生核泄漏。
但是,再加上海啸的话。
韩城打开无人机,绕着自己开始探测。
没有检测到可连接设备,没有检测到能源。
……
已经能看到核电站了,虽然计数器数值一直都是在安全范围内。
安全起见,韩城操纵无人机向前检测。
打开无人机的摄像头,连接上自己的手机。
无人机飞向电站。
高耸的几座双曲面冷却塔已经塌了!
韩城克制住自己想要拔腿就跑的冲动,紧急套上防护服。
不到五公里距离,跑再快也晚了。
计数器坏了?
韩城又拿出备用的启动,显示的还是基底辐射。
操纵无人机在整个电站反复检测,没有检测到能源。
压水堆核电站,它们是主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安全壳,汽轮发电机和危急冷却系统等等组成。
地震海啸的时候,核电站外电网断了,应急柴油发电机会启动。
反应堆停机时,冷却系统要把反应堆裂变产生的能量带出来。
压水堆控制棒是从上边往下边插取堆芯。
而沸水堆的控制棒是从下往上插取芯。
地面上也有海水侵蚀的痕迹。
没有检测到泄露,还有人在维护?
就算反应堆内取出的堆芯也还是要持续冷却。
而迟迟检测不到能源。
操纵无人机,打开辅助灯,沿着冷却塔找到相隔几公里外的楼房,沿着缝隙进入了一个上千个按钮的开关仪表盘和很多屏幕的房间。
嗯,一个字也不认识,只认识通往内侧的房门上标志。
外部塌陷,内部保存的还算完整。
房间里找到黑色扇轮,黄色打底的辐射标志的一扇门。
韩城有些傻眼,门是封闭的。
自己要进入开门的话也太危险了些。
换到另外一处
通过汽轮发电机组,蒸汽管道,顺利的进入反应堆所在的舱室。
舱室内部一片狼籍。
在无人机自带的灯光照射下,压水堆有厚达1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安全壳,内衬密封钢板,即使反应堆出事故,安全壳也能将放射性物质包容起来,防止向环境泄漏。
而现在这个压力容器的盖已经打开了。
映入眼帘的是淡蓝色水池,一个装满水的大概几十米深的燃料池。
核燃料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高能粒子,而原本的透明硼酸水溶液在切伦科夫辐射下就呈现这淡蓝色。
整个堆芯已经被上方吊装臂,拉出水面。
里面是一组15×15的含芯块和包壳的燃料棒,由15×15的定位格架在多点支承,每根燃料棒长约4m,外径约1cm
有一些取出来锆合金管包裹的燃料棒和控制棒就那么随意的散落在地上。
控制棒是用用银铟镉合金材料制成,外面套有不锈钢包壳,可以吸收反应堆中的中子,把多根控制棒组成棒束型,用来控制反应堆核反应的快慢。
和石墨棒一样的道理。
如果反应堆发生故障,立即把足够多的控制棒插入堆芯,在很短时间内反应堆就会停止工作。
并没有热融,无人机未检测到能源。
正常运行的时候,压力容器盖还有隔板是盖上密封的,只有在检修和换燃料时才会打开,才能看到这淡蓝色池水和水下的堆芯。
主泵将高压冷却剂送入反应堆,一般冷却剂保持在120到160个大气压。在高压情况下,冷却剂的温度即使300℃多也不会汽化。
加压15.5MPa后,冷却剂温度在三百度以上,再用这三百度的水去烧开水。这也是压水堆名称的由来。
反应加热后的水通过管道连接蒸汽发生器(一回路),与二回路的水换热,二回路里的水加热变为水蒸汽,通过主蒸汽系统管道传至汽轮机,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
废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水,再由凝结给水泵送入加热器,重新加热后送回蒸汽发生器。
这就是整个二回路循环系统。
冷凝器中用循环泵抽来的江河水作冷却剂,冷却后又排回到江河中,组成第三回路循环。
整个过程大致如此。
而与之对应的是沸水堆,沸水堆在压力容器里烧开水,水蒸汽通过主蒸汽系统传到汽轮机,韩城只记得这些。
至于中间的细节什么的记不太清了。
嗯~感谢科普大佬的弹幕。
以及科普大佬言语中对沸水堆的不屑。
韩城把无人机召唤回来,绑上计数器,重新开始探测。
计数只是略高,甚至比不上之前在切尔诺贝利外面的土壤里检测的高。
反复寻找之下,连泛燃料池也找到了,可同样这些已经反应过的燃料棒没监测到任何辐射。
直到无人机这几天储存的能源告急,韩城才停止了搜索。
虽然未检测到能源和辐射,韩城也并没有冒险进入,万一被困在里面麻烦了。
辐射和能源被什么东西给吸收了?
韩城带着疑惑和不解,远离电站找到合适的扎营地方,重新规划下一个要搜寻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