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寡人只想当昏君,不想长生啊! !
武威侯掌控着兵权,很多军令都不经过兵部,兵部尚书的权力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楚凤歌最想拿下的是京畿附近的京师京营!
那才是大乾王朝的主力军!
但京营不归兵部管,也不是他现在能碰的。
兵马指挥司也是一支庞大的军力,虽然不及禁军这种精锐,但也是块肉,而且建造大乾不夜城也需要将兵马司拿到手。
楚凤歌心里不断盘算着,这一晚几乎没有睡觉。
与此同时,云州难民冲击京都,皇帝于北城门斩了北城兵马司指挥使之事也插上翅膀般传遍了京都各方。
“云州兵败,云州难民逃向京都,如今堵在西北两座城门外的难民数也数不清。”
“这么多难民,倘若全接收进京都,必定会引起混乱的!”
“皇上召开早朝,必定是为了这件事。”
大乾的早朝本来是卯时一刻,也就是早上五点十五分,但崇靖帝有名无权,就算上早朝也没他的什么事,后来便改到了辰时。
辰时未到时,文武百官便陆陆续续走进紫微殿,分两边站好。
百官神色各异,都不知在想些什么。
随后,武威侯剑履上殿,许多窃窃私语的官员顿时安静了下来。
未等多久,便听到太监高呼:“皇上驾到!”
紧接着,一身明黄色衮冕的楚凤歌走进紫微殿,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庄严,不怒自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
“众卿可知,云州事变,妖族破城之后,数十万的难民无家可归,百姓贩若牛羊,死者枕藉于野!”
楚凤歌目光扫视文武百官,低沉的声音在紫微殿中响起,百官缄默无语,无人答话。
楚凤歌道:“西北两座城门外,如今可堵着数不清的可怜人!而便在昨日,北城门官兵竟然下令射杀难民,进行驱赶,京兆府尹,此事你知不知道?”
楚凤歌声音听不出喜怒,却给人极大的压迫感。
京兆府尹贾望踏将出来,高声道:“臣失职!此事系北城兵马司指挥使擅作主张,事发之前臣也不知。”
京兆府尹,主管京畿地区的各方面行政事务,可以参与国家政务,管辖京城的治安,但兵马司并不归京兆府管。
朝中基本分为四派,武威侯党系,太后,皇帝,以及中立。
而这贾望便是太后的人。
楚凤歌目光落在郑元刚身上,道:“郑元刚,此事你做何解释!”
郑尚书踏出道:“陛下,臣亦刚得知此事,难民冲击京都,北城兵马司做法虽有不妥,但终究是为了京都治安着想。”
楚凤歌怒极反笑:“好一个为了京都治安着想!云州难民乃我大乾的百姓,大乾的子民,放箭射杀,是要逼反这些难民吗?朕竟然能从一位尚书口中听出这番话!”
郑元刚道:“臣失言!”
楚凤歌目光凌厉如刀:“郑元刚,你还记得朕跟你说过的话吗?”
郑元刚道:“不知陛下指的是?”
“当初朕便说过,若因你的的问题,导致云州妖患问题加剧,你这个兵部尚书便不用做了!如今云州城沦陷,数十万百姓沦为难民,你还有何颜面站在朝堂之上!”
楚凤歌盛怒之下,声音含威,众大臣脸色都是微变。
郑元刚忙道:“陛下,援兵早已驰援,只是云州知府懈于防范,无谋无智,难堪大任,在妖族进攻云州城,怯战不前,方才致使大败,实与微臣无干。还请陛下严惩云州知府!”
眼见陛下震怒,他直接将责任都推给了云州知府。
“请陛下严惩云州知府!”左都御史徐华跟着踏出,高声道。
“请陛下严惩云州知府!”紧接着,内阁成员戚成也是跟着道。
“陛下,郑尚书乃朝廷重臣,岂有随意任免之理?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户部尚书也是开口道。
楚凤歌看着这一个个内阁成员踏出来反对,心头大怒,果然,只要自己要罢免兵部尚书,武威侯党派成员就坐不住了。
“若是早听朕言,调兵增援云州,何至今日大败?云州大败是否因为云州知府难堪大任,朕会查明,但郑元刚,你也当负首责!”楚凤歌道。
这时,武威侯忽地踏出,道:“陛下不懂军事,不知胜败乃兵家常事,云州之败,三分人力,七分天意,岂能怪得了郑尚书?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置云州难民,而非急着给谁定罪,请陛下三思。”
随着武威侯开口,几位内阁成员也纷纷道:
“还请陛下三思。”
楚凤歌深深看了武威侯一眼,此刻他都有不顾一切,直接将郑元刚给罢免了的打算。
但冷静下来却知道还不能这么做。
一来,武威侯会阻挠,二来,他还没有足够的权力,可以随意罢免一位尚书。
“好,朕先不罢郑元刚的职。”楚凤歌道。
此话一出,秦党都是昂起了头,仿佛赢得了一场胜利。
在这场博弈中,天子再次输给了秦党。
但下一刻,楚凤歌却冷冷道:“五城兵马司创建之初,清廉为政,如今日久弊生,竟然出现射杀难民之事!朕要整顿五城兵马司!罢免五城指挥使,朕要重新挑选官员,任指挥使之职。”
此话一出,众臣也是脸色微变,面面相觑。
秦党的人都是皱眉。
皇上这是要往五城兵马司塞上自己的人?
“陛下,兵马司一直以来都隶属于兵部,若要整顿五城兵马司,也该由兵部去做。”
“臣同意整顿兵马司,但挑选官员之事,当交给吏部才对。”
一名吏部官员踏出说道。
楚凤歌冷笑道:“哦!你是觉得朕没有挑选兵马指挥使的权力吗?”
那吏部官员大吃一惊,忙道:“臣不敢!”
楚凤歌道:“朕自会挑选适合的人,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接下来讨论云州难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