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隆庆中兴 !
在陆绎处置这些庄头管事的同时,朱载坖正在思考怎么管理自己的皇庄,听了李铭的话,对于自家的官店,朱载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他们做的买卖,自己恐怕是参与不了,自己也不想参与,嘉靖对于厂卫的控制可谓极严,这些事情不一定能瞒过嘉靖。
对于皇庄,朱载坖其实在乎的并不是挣钱,而是推广玉米的种植,现在土豆番薯等物还没有传入大明,玉米既然已经传入大明了,就应该尽快的推广开来,嘉靖的皇庄可是有二十多万顷土地的。玉米和小麦、大豆都可以套种,和土豆不一样,玉米可是真的可以作为主粮食用的。
现在的玉米一亩可以产出一石五斗左右的粮食,对于整个北方来说增产的粮食可就是海量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玉米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在大明的北方,尤其是辽东和陕西河南有极大的好处。
玉米不抢良田,生长时间短,既可以作为主粮,也可以作为饲料,饲养战马。大明为什么灭亡?最重要的就是作为国家税收主体的自耕农和小地主被官僚集团和恶劣的气候大批的消灭了,导致国家收入减少,朝廷既无法为九边的驻军提供军饷粮食,更无法有效的赈济灾民。
大批流民衣食无着,只能铤而走险,聚众造反,裹挟更多的失地农民进入起义军,朝廷的卫所军士也由于缺乏粮饷倒戈相向,内有流民,外有东虏,不亡才是怪事呢!
归根到底,大明缺的不是钱,而是粮,是朝廷能够用来供给军队和赈济百姓的粮食,这些粮食,从官僚地主手里可收不上来。
以严阁老为例,在他当政期间,广置良田美宅,仅在江西袁州府(严嵩是袁州府分宜县人)一府四县的土地,据说是七在严而三在民。本籍可购买的土地是很有限的,无法再在本地购买土地时,就去外地的府州县去购买,如他还在江西其他各府也广布良田,又在南京、扬州一带广置良田美宅无虑 数十所,购买土地疯狂到何等地步,但是你去问问户部,严阁老家里交了多少税粮?
不好意思,一分银一粒米也不会上交了,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差役却分毫不与,并且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赋税,这样势必加重农民、甚至庶民地主的负担,于是农民和庶民地主皆以有田为大累,其价顿贱,卖者急于鬻,买者故抑之,往往以重为轻,苟图速售。
若是仅仅是买地,那还算有良心的,可是这些官僚们,不光买地,对小民田产的侵占。皇亲、公侯伯、文武大臣中间,多有不遵礼法。有令家人于四外州县强占军民田土者,他们指使豪奴悍仆三五成群,凶如虎狼;十数逐队,恶似鹰鹯。或强夺小民家 业,或欺奸贫民妻女。即使是纳粟捐来的散官,也毫不拘束,照样谋占小民 田产,强牵牛马,准折良家子女为奴。甚至平治坟墓,抛弃骨殖,而侵占贫民风水为业。
严嵩如此,徐阶也不遑多让,据当时人记载,华亭在政府久,富于分宜,有田二十四万,子弟家奴暴横闾里,一方病之如坐水火。徐阶没有发达之前,徐家不过华亭县的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难不成徐阶的俸禄足够买二十万亩的土地吗?
徐家的豪富,比之严嵩更胜一筹,万历朝首辅于慎行曾经弹劾徐阶道:华亭相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公仪休之所不为也。往闻一内使言,华亭在位时,松江赋皆入里第,吏以空牒入都,取金于相邸,相公召工倾金,以七铢为一两,司农不能辨也。人以相君家巨万,非有所取,直善俯仰居积,工计然之策耳。愚谓倾泻县官赋金,此非所谓聚敛之臣也?
徐家不仅在松江占有大量的土地,更是垄断了当地的纺织,要知道现在有松江棉布,衣被天下的美称,徐家垄断松江的棉布,每年获利之多,恐怕远远不是严分宜能够比拟的。
据说当时松江府的赋税是直接先划入华亭县徐家老家的,然后收税的官员就拿着空的牒文去找京中的徐府兑换钱就行了,省得转一道麻烦。松江府是江南有名的税赋重府,能轻松汇兑得开松江府全府税款,你说徐阶家多有钱?他怎么搞来的这么多钱?而且徐阶再兑给官府的银两还是打了七折的,利用权柄雁过拔毛、中饱私囊,强制与地方政府进行不公平兑换,你猜他这一手又赚了多少钱?
故而这些官僚们的吃相之难看,已经让人咋舌了。若不保全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很快大明的税源就会枯竭,财政的恶化会形成恶性循环,到时候大明的朝廷无力赈灾,自耕农和小地主更快的破产沦为流民,政府的收入进一步减少。
故而除了抑制兼并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推广新作物,提高粮食产量进而提高自耕农和小地主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的税收,才有机会慢慢的让大明恢复生机。
朱载坖对于这座皇庄,可谓寄予了厚望,要是在这里都无法推广开玉米,朱载坖还指望能做成什么事?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做小蜜蜂罢了。
朱载坖和王妃商量,准备由刘忠管着皇庄,毕竟他是裕王府的老人了,相对也可靠,陆绎平时也会看着皇庄,最重要的就是降低皇庄佃户的租子,一律按照每亩征银三分,粮一斗,同时要知会顺天府的胥吏们,不准在皇庄加派火耗。
大明的税赋是不高,可是大明的火耗可不少,尤其是皇庄的佃户,既要缴纳租子,还要向朝廷交税,一鱼两吃也是没谁了。
只要减少佃农的赋税,再从王府拨些钱财购买一些耕牛农具,凭中国人的勤恳,至少混个温饱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