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泱泱神明 > 第六十四章 江山与人口

第六十四章 江山与人口

作者:小说三两页1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泱泱神明 !

    日月岛去皇庄的两条通道总长度也是三千公里,建立水运通道后经过调整,30米宽陆路驰道仅三百公里、一个星期就能走完。水运通道宽度300米,长度增加到2700公里,白天黑夜不停地扬帆行船,一般也须三个星期。

    移动通道各有两条水运航道与陆路驰道,水陆长度均为1500公里,一般行船需半月,陆路步行需花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无论你在通道里呆多久,除了带有足够的粮食住在里面生活不想出来者之外,一般都会在六个时辰内来到通道的另一头,包括那些有可能饿死在里面的人。

    这些通道都有时间上的设定,一般道内的一个月外面只有一个半小时,半个月也就三刻钟的样子。

    这样的设置虽然对人员物资的输送速度非常有利,也改变了这个时代中国百姓缓慢与休闲的生活节奏,同时也让赶道运输的商船舰只感到疲惫。

    傍晚时分,那参加开国典礼的三十余艘舰船已来回航行了三个多月,此时它们又带来了一百多艘货船,而首批到达的明王号巨轮与三百多艘征用来的商船才刚开始卸货不久。

    日月岛的百官与军民都知道自己生活在明王密境之中,却很少有人感受到这密境与凡间的不同之处。这次经过在通道中的往返穿越,又看到巨大的双层山洞军港及军军港之外的另一个明王密境,他们才真正懂得了明王密境到底是怎么回事。

    军港中已入驻了四万多军队与船工,大家都在忙碌地卸着粮食与物资,望着驰来行去的金甲骑士都有些战战兢兢。

    此时这些早入世者都已知道小明王又扩张“版图”,还得到一块被人遗弃的密境与三十多万众丁口,需要大量的粮食给养。

    此时更在众军民口中传递一个小道消息,议论着那个人口众出的密境是个有进无出地方,先期出来的男丁吃上凡间的粮食之后竟然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了。

    “听说那个密境的国度数百年来一直在与凡间争斗,被天廷得知后封死了的。”

    “噢,难怪男子不论老少都不能入世为人。这就对了么!”

    “可是小明王不是要入援大明吗?这算不算与凡间争斗?”

    “是援明抗金、救吾华族!不是在与大明朝廷谈判嘛?不能算是与凡间争斗!”

    “怕什么怕?就算死了,小明王不是还会让吾等复生?怕个鸟!”

    朱慈焯改造了日月岛,创建了这个大境域,发现并占有了澳洲大岛,治下百姓所拥有的一切均拜他赐予,在这个国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所以在郑明的政治风气非常开明,朱慈焯不担心治下的军民会造他的反。

    只是治下的“子民百官”们有些得寸进尺,要用7500吨粮食与5000吨红著、玉米、大豆等杂粮跟他交换60万人口,就算这60万人口迁往皇庄世代为皇奴都行。郑明需要人力资源去国内开发建设,要去务农要去造国都……为此大臣们好似要跟朱慈焯干架一般。

    同时那三十多万难民迫切想逃出死境而生天,经历了十多年暗无天日的日子,在血雨腥风中艰难地挺了过来,当光明在望时这三十多万人类都到了疯狂的源。“就算是死也不想呆在那鬼地方了!”

    可是密境的建设也需要人,特别是忠于郑明王朝的官员,朱慈焯希望有一部分官员留在这里。因为那些凡仙远不如凡人聪明机动,他们拥有巨大的“力量”,能够移土填海,能够轻松地开凿隧道与运河,能够远距离运送巨石与木材,而且150名凡仙所耗的粮食不足一名成年凡人的粮食所需。

    只是这些凡仙大都做事情很死板,虽然能精确地测量出土地的面积和海拔高程,但他们只会按上级的吩咐去做一些“集体劳动”,非常缺乏独立工作能力。他们也没有管理经验,更不会处世治事,象库拉姆这样的“出类拔萃”者少之又少。

    7500吨粮食是日月岛两年的粮食储备,在这时代一般称作一十二万五千石,听起来好像是个天文数字,其实上摊到十二万人的口粮只有2.6公斤/每月。

    这仅是国家的粮食储备,为了预防天灾人祸或者战争时期的需要,同时日月岛百姓家里一般都有些存粮,又都属于食量不太大的“城里人”,加上战前调配与供应上的控制差不多能应付两年了。

    同时这仅是国库三分之二的粮食储备,大臣们知道堡库中还有六十万石增备的军粮,准备接下去的对明援助与移民所需,这些足够解决六十万移民口粮问题。

    那个近四十万灾民的弃境让大臣们对六十万移民充满着信心,因为日月岛上有很多这样的外来人口,朱慈焯起初的胃口可比这些臣子还大些。

    长岛(新咯里多尼亚)北部京都港,海湾附近的的岛焦已全部清除,长16.5公里、宽7.5公里的“C”字型港湾中三十多公里长的海堤石邦已全部完工,0.5至1.5公里宽的堤岸平台上已经做好了公路摘上了树苗。

    夜色中看到一线长长的海浪沿着长岛由南及北而来,十余公里宽的海床上现出一线白色的浪花,万马奔腾般滚滚向前渐闻潮声阵阵。线潮滚过“C”字形京都港口外,在海床边缘正对“C”字开口的中心处,忽见潮水渐渐分叉,一个“X”型的白线很快地显现。

    那是海面之下的一排柱子,中间是一个长条的方如,海床边缘是一个巨大的圆柱,激起的浪朝特别高大。眨眼间潮水过去,两个沉闷的巨石碰撞声由港湾的海底传出,使整个长岛与海床不停地振颤,收回眼神时去见中间的长条石台框已露出海面,而远端粗壮的短石桩已高出海面三十丈有余。

    在柱顶边缘上向下望,能看到底下有个高出海平面四米多圆环平台,还能看到数十米之下的石柱又大出了圈。

    巨石柱矗立在海床的边缘,一半在深海区一半在海床上,这里的高差可达数百米,二十公里外便是三千多米的深海水域。

    此时港湾所处及前后二十多公里范围内的海床已经过开凿,从原来的数米至五十余米深凿至75米,水底的岩石非常平整。

    为引流那批灾民那移动军港已与弃境完成了对接,石基之外的海水中却看不出一丝形状。这些通道与密境在内部是一实体,在外面凡尘却是个虚形,体形可大可小若有若无,土中是土、石中是石、水底是水、空气中只是一束气体。

    此地时间晚上九点光景,忽闻海底的台基中隐隐传来梵音,接着跟从的人越来越多梵音越来越响,震得台基四周泛起了水花。

    两刻中后焚音渐息,不多时忽见有数人出现在石柱顶上,观望一下便一起凌空而去,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的海空。接着不断的有三五成群的人从坚实的石柱顶端钻出来,两条黑狼在柱顶上欢快地追逐,越来越多的人携手凌空而去。

    这个过各种不知过了多久,只到一个小后一群接一群的人去而复返,石柱中还是不断的有小队人走出来。只是回来的小队已经变成了大队,原来的三五人已经变成三五十人甚至更多,分别从柱顶四个方位进入柱中。

    随着时高时低的梵音,三刻钟后进入的人流开始趋于平衡,柱顶的出入口好象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出来与进去的人数都有百五十人、延绵不绝。

    过了个把时辰,人群进出的人数仍是这个数目,天空却变得阴暗起来,一大块一大块的乌云忽然间从空中及海面向这边涌来,越来越近时梵音变得越发地响亮。

    也就是刻把钟的时间,在人流不断涌进涌出的同时,巨大乌云中突然窜出来一条巨蟒,迅速地钻进石柱。巨蟒的长尾在十几秒钟后才在柱顶消失,人流仍在遁环,只是进去的人流变得更加壮观,那是他们身后或多或少的“影子”,每人身后或三、四十,或四、五百,“影子”数不等。

    而第一条巨蟒进入之后,后面的巨蟒也一条接一条的往柱子中钻,此时才会发现那些云团之上或有山峰或有森林,梵音之中似有惊鸟畏兽在乱窜吼鸣。

    第一次开港的地点是在弃境青州南岸的半坡盐场,这地方在郑慈焯所处的世界应该在山东日照市沿海,而此时却成了三十万流民的再生之地。

    不过这个弃境在郑国仍然属于“弃境”,原来以河北临彰为中心的“洛阳”在郑国的新版图上处在雍州西部、里海北岸偏东。有幸的是上九州的陆地都能得到正常的日照,只有温带到严寒等几种气候的区别,不正常的半年白昼半年黑夜的区域都被丢进了辽阔的海洋。

    上九州开始从三千年前的世界各地搬来山川河流与森林,盐场上的三十万流民刚刚吃完一大碗煮得厚实又稀烂的羊肉米粥。稍稍心定神安之间,他们渐渐失去了思维步向死亡再生之路。

    在军港上面的仙境草原上,大雪依然在下,风雪中却人头涌动,数万凡仙正在接受军士们的带领,一队队从毡帐后面的两个临时通道中或进或出。

    毡帐正前方第一个草坪之上,三千凡仙或僧侣坐在雪地上,他们时而诵经时而停下来向各自的属从传递着信息。

    之后的十天前面的毡帐顶是整个草原的中心,帐顶正中有个九米直径的白石圆盘,正中刻着一个血红的“卍”字。朱慈焯赤着一个肩膀面南坐在正中间,身后坐着安与桑达一对助手,他的修为低浅很多事情还须这对孪生姐妹代劳。

    帐底是一个大水池,里面与后半个毡中、还有毡基之下都是岩液原浆,再下面三百米宽的台基左右与前面75米宽的“护城河”中也是不会冻结的岩液。朱慈焯虽然在专心做事,但眼中却能清楚地“看”见大屏幕印在液面上的景向,扩增江山的整个过程都将在屏幕上直播,只是这里没有一个常人或半正常的人地场亲见。

    但是朱慈焯所见的并不是身后大屏幕上影像,闭着眼睛他不可能看到,而且看着影象他不可能知道两个密境的具体建设情况。

    他只是这项工程的最高指挥者,毡帐左殿中的几名玛雅人才是真正的设计者与施工指挥人员。地上的两个江山模型才是个草样,三十余名工匠正在按他们的构思在制作,库拉姆、尉迟恭、拉班、班坚等六十余名高级凡仙围坐墙壁,正不停向各自所领的班子传递着号令,有时还会突然离开亲临现场作施工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