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天高云淡 > 第十章 马步芳公馆 塔尔寺

第十章 马步芳公馆 塔尔寺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天高云淡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第10章马步芳公馆塔尔寺

    第二天吃完早饭,已经快九点了。三人拿着录像机,照相机,找地方刻录光盘,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一家,说好了价格,提出相关要求,盯着设计人员设计制作,忙;一个多小时。十点多,三人驱车按照导航的指引先去了马步芳公馆。马步芳公馆在西宁市区内,不久就到了,在售票处对面的停车场停车,千寻先下了车去买门票,这时一伙外地参观者呼啦啦从一辆中巴车上涌下来。李灏高兴地说:“嘿,不用雇导游了,跟他们一起就可以了,先等等,我们跟他们一起进去,有导游讲解更清楚些。”

    “马步芳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也就是民国31年,耗资3000万大洋,是马步芳的私邸,取名为“馨庐”。在马步芳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也称其为“玉石公馆”,这可是全国唯一一座大量使用玉石建造的私人建筑。

    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

    马步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馆保留下来的院落占地近3万平米,建筑面积6800多平米,共有房屋298间,分别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号院、西二号院、西三号院以及后花园等七个独立而又联系的院落组成,各院和重要厅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设计精巧,建筑古朴典雅,整个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庄严和神秘的气息。景区2007年已经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随着导游小姐响亮的介绍,一帮人浩浩荡荡前行,穿过前门,听介绍的人逐渐减少,千寻趁此机会,拉着李灏和刘智扬挤到了导游身边,这是杨千寻旅游参观时的老毛病,在深圳上班,有一次旅游的机会不容易,每次到了景点,千寻都会仔细游览,仔细听取导游介绍,回家后还要翻看相关网页,以求记忆深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走过去,千寻和李灏都手拉手跟着导游,仔细倾听。听着导游的介绍,逛完了公馆的各个地方,甚至包括厨房,杨千寻还摸了摸厨房里的玉石烟囱,亲自下到水牢里面看了看,想像着当初的人们,犯罪后被关进水牢中的凄惨命运,上来时不胜唏嘘。

    这时,刘智扬跑了过来,招呼杨千寻和李灏,“来来,我给你们照合影。”不等二人搭话,举着相机拍了起来。看着高兴的神采飞扬的小刘,自己也深受感染。刘智扬说:“前边一个院子里有一个非常大的根雕椅子,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照相呢,咱们也过去吧。”

    三个人走到正院,看到一帮人在排队等着坐那根雕椅子。看到那个椅子,让千寻不由得想起了千手观音,感觉那许多向上斜斜伸展的根须,很像是千手观音的手。不忍亵渎,千寻打消了坐上去的念头。回身指着一块大理石碑,由当年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馨庐”的雕刻问刘智扬,“小刘,你跑那么快,知道马步芳公馆为什么又叫馨庐吗?”

    刘智扬笑着说:“不知道,你说说?”

    千寻也不客气,介绍说:“馨庐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面是个香字,而马家父子的名号为“子香、少香”,正与馨香的香暗合;“庐”取《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的庐而得。刚听导游介绍的,现学现卖。”

    三人嘻哈嘻哈,边拌嘴边慢慢向大门口走。看看表,又到了吃饭时间,一说到吃饭,杨千寻马上大声说道:“首先声明,我今天不能吃兰州拉面,今天不想吃,以后也不想吃了。”

    李灏哈哈一笑:“放心吧,这里可是青海省会,不只是只有兰州拉面,好吃的多了去了。”

    “那就去吃湘菜吧?”杨千寻提议。

    “怎么走了几千里,还是老一套?”李灏无奈地说。

    “说明我比较长情啊!”

    “不过我不知道哪里有湘菜馆,我们要去找。”李灏发动车子,漫无目的开车。转了十多分钟,听到刘智扬大叫“湘菜,湘菜,毛家湘菜馆!”

    果然,一个看上去豪华气派的毛家湘菜馆就在路边不远处,三人高兴的在湘菜馆门口停下车,向里面冲去。

    找了一个小房间坐下,一个个子矮小,脸上有两块高原红的小丫头,拿着菜谱羞涩的跟了进来,杨千寻拿过菜谱一看,感情全国的湘菜馆都做一样的菜啊!和深圳常吃的差不多,就随便点了几个。很快菜就上齐了,小丫头一直在旁边服务,整个就餐过程非常愉快,边吃杨千寻边称赞着:“不错,不错,很地道!以后想吃湘菜就到这里来了。”

    付钱后,李灏问:“下午还玩吗?”

    刘智扬说:“玩啊!我们去塔尔寺吧?”杨千寻也表示赞同,于是三人又开始了旅游行程。

    塔尔寺在距离西宁有20多公里的湟中县,还是需要汽车导航,不过一小时后,三人就已经到了塔尔寺大门前的广场上。

    停好车,三人随着人流边走边看,路边上支着摊子售卖当地特产的小摊摆满了路的两边。看到千寻三人,很远就有小摊贩招呼,杨千寻拉着李灏进了旁边的一个店子,仔细的看起来,最吸引她的是那些玉石手镯,店主介绍是当地的昆仑玉制作的,千寻让拿出一个来看,色泽尚可,问价,店主说650元一个,刘智扬在旁边还价:“50元。”

    店主说:“你看着玉质多好,一点杂质都没有,如果你诚心买,再给加点?”

    听了店主的话,三人不约而同的相互使了个眼色,原来真的可以这样讲价的?李灏不动声色又还了一个价,“50块钱2个,卖不卖?不卖我们就走了。”

    “50一个!”店主又妥协了。

    杨千寻也顺着李灏说:“就50块钱2个,你卖我马上付钱,不卖立马走人。”

    “好吧好吧,哎!真是没办法,生意不好做啊!”店主显得很无奈,但还是同意了,又按照千寻的指示,拿出了一个玉镯。

    这时杨千寻有点犹豫了,这么便宜,能是真的吗?如果买到假货,50元钱也不值得啊!

    李灏劝说她,反正便宜,就当随便买个纪念品吧,别太当真。等两人付完钱,扭头向外走时,看到刘智扬买了一个金黄色的小转经筒,拿在手里不停地转着。

    广场上摆着一排各式各样的衣服,有清宫服装,皇帝的格格的,也有唐宋时代的,一匹白马毛色已经变为土黄,几个人站在边上,看到一个穿着格格服装的女孩,坐在马背上拍照。刘智扬笑着怂恿杨千寻:“姐,去照相吧?”

    李灏笑着问她:“照不照?也去穿上宫廷服装,留个影?”

    “小刘,你去吧,穿上龙袍,看看像不像太子?”杨千寻笑着反驳刘智扬。

    “怎么会像太子呢?应该是像皇帝。”刘智扬故意一本正经地说。

    经过照相的地方,三个人不再停留,直接向塔尔寺的大门口走去。

    在大门口又是一番拍照,进门的路边上长长一排红铜质地的转经筒,每个游客都走到转经筒旁,用手一个个转着向前走,不知是不是这里的规矩还是好玩,三个人也走过去,依样转动每一个转经筒,边转边走向前。

    一个岔路口,一位身披枣红藏袍的喇嘛,像千寻三人去天峻的路上看到的一样,不停地磕着五体投地式的长头,千寻站在喇嘛的面前看了看,那位僧侣每磕完一个头,都长身起立,面带微笑,有条不紊。李灏拉了拉她,“走吧,在这里这样磕长头的信徒太多了,里面有的是。”

    转头看到前面一排白塔,看介绍是叫八宝如意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三人过寺前广场右拐,一个一个景点看过去,走进大经堂门口,只见大殿廊檐下是一排排的磕长头的人,从装束可以看出是藏民,据导游介绍,他们是来磕头还愿的,磕满十万个头为一个功德,他们手中拿的佛珠是用来计数的,这些磕头的藏民在廊檐下铺成的木榻上排成一排,身下是已经磨损的有了凹槽的木板,看杨千寻三个人站在他们面前看,一位中年女人朝他们笑了笑,说了句什么,三人都没有听明白。

    想想他们来一次,至少要磕十万个头,就深感佩服,这时导游还在介绍:“其实大家可以看看,藏民们虔诚叩头的同时,头、身体,四肢都要完成相应的动作,每一个头叩完就是一次全身的锻炼,所以大家看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吧,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也试试?磕完后保证胖子会变瘦,瘦子则更加健康!”除了一片哄笑声,导游的提议没有一个人响应。

    走进大殿,一股扑鼻的味道迎面而来,是酥油的味道,对于不曾到过这些地方的汉族人来说,难闻!耐着性子在里面转了一圈,给杨千寻的感觉还是很震撼的,这个大殿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建筑规模庞大,建筑面积近2000平米,里面支撑的大柱子就有16根。地板上放满了佛团垫,是寺院喇嘛们集中诵经的地方,据说可供上千人一起打坐诵经。里面的陈设也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布满经堂。还有珍贵的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的柱子都由龙凤彩云的臧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一千多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习俗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鎏金的金鹿转经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装扮的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壮观之感。只是里面味道难闻,人太多,转了一圈,杨千寻自己走出大殿,在门口等李灏二人出来。

    东张西望中,看到大殿门正对的围墙廊檐下,也有许多的藏民在磕长头,李灏和刘智扬已经在檐边上与人攀谈着。不知道对方能不能听得懂他们的话,只是那些藏民休息之余,只是憨厚的笑看着李灏二人。杨千寻走过去,叫上他们一起,离开了大经堂的院子。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的正中,殿顶是用1300两黄金,一万多两白银制作而成,远看金灿灿的。殿内还有一块乾隆皇帝题写的金匾,题字为“梵教法幢”。大金瓦殿内的银塔高12.5米,据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的地方。杨千寻转头,看到一个满头辫子的小女孩,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和她的母亲一样,虔诚地走到大银塔旁,一手按在上面,然后用自己的额头,再轻触在自己的手背上。看来所有的藏民,从小就开始跟着家中的长辈对佛祖顶礼膜拜了,也难怪他们对自己的信仰的忠诚能如此让人敬重!

    听导游介绍,塔尔寺常驻僧人有600多名,在藏传佛教里,喇嘛不只是出家人的称呼,还代表着一定的地位和学位,藏民刚出家时称呼为“阿卡”,只有达到一定级别才可尊称为喇嘛。塔尔寺居住的活佛有10多位,如果你对寺庙有捐助的话,可以有机会和活佛一起探讨佛教方面的问题,被活佛摸顶赐福,还会得到活佛送赠的礼物哈达。

    逛了三四个小时,已经过了六点,三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塔尔寺,返回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