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再启风华 !
没想到,惜薪司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柴炭的地方,不想还有打造的功能,朱祁镇问道“宫中炭火是从何处来的?”曹吉祥立刻回答“是从西山而来,西山之中有炭厂,日日烧炭以供应宫中。”
朱祁镇点头“你这义子不错。”
王振笑道“都是皇爷抬举他。”
朱祁镇又道“可曾知道石炭?”
朱祁镇到没有抬举曹吉祥,这个曹吉祥他要是再不知道那就真的白当明史迷了,夺门之变就是因为他开的门,这才让石亨和一群勋贵带领了千余人顺利进入皇宫大内,然后保扶留学生重登皇位,后来因为李贤的一句“戾王无子”给掀翻,也算是领一时浪潮的人物了。
就算如今没了后面的机会,可是历史上能够如此出名的人,怎么会在机会出现时让机会溜走呢?
怕是早有准备,而今天朱祁镇也是随口而问,想要压中的几率太低,只能是各监司局都有所了解做了功课这才把握住了机会,而机会往往就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至于为什么上来就要整理惜薪司?那是因为朱祁镇早早的发现,宫中所用皆是木炭,本来以为就皇宫如此,后来询问了才知道,整个北京城都是如此,朱祁镇立刻感受到了其中大有文章可做,甚至可能会在以后影响整个北方的生火方式,毕竟谁小时候没买过蜂窝煤?甚至有时候还要自己做,这要弄好了,少砍伐些树木不也是好的?
如今的北京城百万人口可是有的,其中军队、工匠、官员家眷,这百万人口每日要用多少木柴?又要砍伐多少树木?若是全部都改用蜂窝煤,又会有多大的市场?
当然了并不是说明代的人不懂得使用煤炭,而是北京城的历史太短了些。并不是说北京的历史短,如果上朔起来,可追到春秋,可是自春秋以来直到明朝前期,北京城就没有成为百万人口城市的经验,比起西安(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这些曾经为国都的城市,或者说曾经的多朝古都来说,北京城真的很年轻,历史也真的很短,真正说起来北京城最先成为首都就是元朝时期,元大都,可是因为蒙古人的统治特点,元大都并没有成为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然后就被太祖皇帝赶跑了,然后就改名为北平了,接着就是太宗就蕃北平城,再然后营造北京城,营造紫禁城,太宗皇帝一下子把北平变成了行在,并且妄图变成京都,自然要仔细经营,又是驻扎大军,又是发动民夫,又是定居北京城,这一下子就让北京人满为患,一下子塞满了百万人口。其周围完全没有做好供给百万人口的准备,就连粮食这种命脉都要从南方运送,这些问题搁在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等城市自然不是问题,因为这几座城市曾经多次达到百万级别,曾经多次为皇朝都城,可以说有经验,有历史,有能力。而北京城就……作为新兴的百万级城市,终究太过年轻,朱祁镇也曾问过侍卫们,从他们口中得知,如今北京为了柴碳供应,已经将周围的好几座山头都砍光了,甚至很多时候都要从百里之外运送过来。
而在朱祁镇的历史知识中,北京城可是有些储量非常丰富的煤矿的。更是有一座煤矿生产的无烟煤(战列舰专用煤)让列强们都垂涎三尺,后来《辛丑条约》后被外国佬开启了破坏性开采,后又被倭寇破坏性开采,就这到了后世仍然能无压力供应着北京城的煤炭使用,可想其储量。
所以朱祁镇自然第一点就关注到了煤炭,一旦正式大规模开采,首先解决的就是取暖和烧火问题,跟着就能解决砍伐问题,毕竟有了煤炭就可以几乎解决北京城的取暖问题了,毕竟如今的北京城还是一座军城,主要成分还是军队和与之相关的人员,真正的平民百姓相对来说或者说相对于中后期的明朝来说军队和官员还是占着绝对多数的。
还有一点就是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能源,掌握了核心能源,再加上自己那可怜的历史知识以及初高中所学,也许无法开启工业时代,但是为后人铺路应该没有问题的,还是那句话,咱们华夏民族只要前人把路铺好了,后人就能把这条路秀出花来。
不过总有人在自己畅想的时候做出一些让自己尴尬的事情,就比如此时的王振就有些焦急的说道“皇爷,您不会是想用石炭换木炭吧?那可不行哦,石炭有毒的!”王振到也没有说瞎话,石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在高温密闭环境,一定压力下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焦炭,而众所周知焦炭因为燃烧充分,火焰温度极高是炼钢的重要燃料。
可是没学过化学的恐怕就不清楚了,所以王振也不清楚,或者说从发现煤炭以来,咱们中国人就没有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就在于,我虽然不知道某些事物的原理,却可以想办法留其益处去其害处,很多平民百姓都会在冬天或多或少的使用煤炭,也都知道只要让煤炭充分燃烧并且屋子留有一道缝隙让空气流通就能够避免“碳毒”,不过有钱人更在乎享受,自然就更喜欢使用木炭,可如果解决了煤炭的碳毒呢?
所以朱祁镇闻言直接道“大伴放心,朕不会用石炭的,但是北方本就干旱,北京城百里之内可用的树木都已砍伐殆尽,恐有违圣人之教。”
圣人之教这句话可谓是真正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了,分外好用。
孟子云:“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可是北京城如今却根本无法做到。木柴本就沉重,若是再从百里之外运送,仅仅是运输成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担的,所以百姓是不会从远处砍柴运回的,成本与付出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的。也幸好北京周围还是有山的,在西山烧炭,但也足够北京城的柴炭供应。
然后朱祁镇就吩咐曹吉祥让其细细查访一下京城用煤的情况,打发了他。接着便开始查看其他部门。不过也就是草草的看看,顺便敲打一番也就罢了。事情总要一步一步的来,既然已经决定要在煤炭上面下些工夫,那么宫内其他部门就可以先观察着,主要精力就先放在惜薪司。
曹吉祥这个人,怎么说呢,非大智大勇不能为大奸大恶。用这句话来形容有些高看他了,可不用这句话来形容,又觉得不能完美刻画,毕竟能在历史留名的太监,也是不多的,能在明朝这样的权宦辈出的朝代搞上排名的那也算是一代人杰了,虽说名声臭了大街了,可能力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数日曹吉祥这边就有消息传来。朱祁镇立刻传见,此时的小曹子脸黑了不少,这数日之内京城不少地方都被其跑遍了。总算是将京城用煤情形给摸了个大概。
朱祁镇也没让其立刻回话,而是示意先喝口茶水再说,曹吉祥立刻就露出感激涕零的目光,赶紧喝了一口茶水,随即将所查明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京师百姓多用柴,可也有用煤的,而且京师左近就有煤,从蒙元开始就有用煤记录,而且西山就有煤,不过而今却有禁令。”
“什么禁令?”朱祁镇这就有些疑惑了,立刻问道。
曹吉祥咽了咽口水道“恐掘煤之事,伤及地气,有损龙脉。”
朱祁镇回想了一下,天寿山就在北京西侧。然后接着问“此事先不提,何处有煤?可曾探明?”
“奴婢已探明,门头沟就有,蒙元之时门头沟就是产煤之处,郭守敬更是因此规划了一条专门运煤的河,就是永定河。只是而今京城新建,还无法恢复。”
朱祁镇这时才明白,其实京城百姓并不如他所以为的,不知道使用煤炭,而是柴碳混用。想要让煤炭取代木柴,若是没有政府指导,恐怕非需要很长时间,和漫长的过程。
朱祁镇再次问道“那里可有煤矿?又有多少家?他们是如何开采的?”
曹吉祥回道“大约有百余家,都是包场,令百姓进场挖煤,一人一签,奴婢计算过,差不多每人每日能出石碳五十斤。”
朱祁镇想了想,这些怕都是露天煤矿,如此一来想要兴盛怕是不难,毕竟以后京城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而柴却会越来越少,石炭就会成为主营。于是道“可曾收税?”
“不曾,大抵进城的时候会缴纳城门税,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
“我朝开矿难道不收税吗?”
曹吉祥闻言心里一动,接着道“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务,各地的金银铜铁矿都给罢了。各地太监也都召回了。”
朱祁镇听了微微点头,料想不错,开矿的确在不急之务中,想想只能无奈,太祖皇帝留下的坑还真不少,不可否认太祖高皇帝确实是除了后世那位太祖外最为民着想的皇帝了。
太祖认为粮食才是根本,其他的够用就行,比如却兵器了,那就开矿打造,打够了就封矿。就比如遵化铁矿,那是开开停停,断断续续的,为的竟然是吸取蒙元教训,不开大工,要知道蒙元就是因为开了黄河大工,使得百姓常年聚集,这才有了“黄河石人一只眼,挑起天下反”所以大明很忌讳这种聚集人力的开矿行为。可以说这样的矿场一旦配给武器,稍加训练就是一支军队。要是铁矿那就更不得了了,直接就可以自己打造武器了。所以从珍惜民力和防止聚众这两方面考虑,大明天然的讨厌开矿,对于私人开矿起态度更是不用多言了。可惜的是世事如水,堵不如疏。
朝廷的确是做到了有需求开矿无需求则封矿,可民间却开始了无序发展。而这个坑如今就摆在了朱祁镇面前,想想挺无奈的,整个大明王朝将近三百年,后世君王和名臣其实都是在为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填坑,能填上还好,填不上了那就一起化作劫灰,然后被取而代之。想想崇祯,这哥们真不容易啊。
所以为了后世子孙计,这些坑只能是如今的朱祁镇来抗,来填了。
朱祁镇皱眉想了想道“门头沟的煤,普通百姓用的起吗?”虽说疑问,却语气肯定。
曹吉祥道“奴婢以为,大抵是用不起的。”
朱祁镇微微思索,到也对,百姓赚钱如溪水汇江流,怎能不量入为出?用钱买煤和就近砍柴两相比较一番,自然是砍柴更划算。
如此一来京城想要做到用煤换柴,怕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沉吟了一会朱祁镇这才问道“朕要你带来的工匠,可带来了?”
曹吉祥回道“带来了,就在外面候着呢。”
“带进来。”
不一会儿就有三个人被侍卫领着进来了,一老二少一进来就跪伏在地磕头请安,大气不敢喘一个。
朱祁镇也不意外,而是温和问道“老人家今年贵庚?”
“小…小老儿今年五十有三了。”
朱祁镇但有些吃惊了,五十三岁却看起来已是风烛残年之感,怎么都不像是壮年之人的样子。他却有些着像了,后世五十三岁的确算是壮年,可如今明朝时期,五十三岁的确算是风烛残年了,要知道过了四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
如此朱祁镇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问话了,旁边的曹吉祥见此赶忙道“万岁爷,这席家父子可是宫里,惜薪司最顶级的工匠了,宫中所用炉火皆是出自他们父子之手。”
朱祁镇问“那而今是如何用煤的?”
曹吉祥有些疑惑道“与用柴并没有什么差别吧?”
朱祁镇听了微微安心,如此一来自己的穿越金手指起码能用不是。
然后就道“朕想要换一种炉子,你们看看能打造不能?”说着随手就抽出一张宣纸,然后画了一幅草图,宣宗皇帝书画俱佳。朱祁镇么,一言难尽啊,总之能看就是了。
画完之后,看了一眼,还好没有走型,起码能看出来是后世的那种炉子。然后就交给了曹吉祥,立刻让其去打造。
曹吉祥到也给力,不过数日就将炉子打造好送了过来,不过却有着不同,炉子通体黄铜打造,还有龙纹,更是将细节之处精雕细刻,完全就是在打造一款艺术品。而蜂窝煤的样式也不是单单的蜂窝煤,竟还在蜂窝煤的圆柱周身刻上了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炉子主体更是雕刻上了山河图,这让他一时之间分不清是让看呢还是让烧了呢?朱祁镇一时之间竟然无语。他却不知道,皇帝一时之间兴起,然后让宫中打造物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就是他的父皇,宣德皇帝,还亲自设计了历史有名的“宣德炉”,后世一座宣德炉那都是珍品。如果有宣德皇帝亲自打造的(都会刻上铭文说明是宣德皇帝亲手打造),那就叫做国宝了。
所以宫中匠人在不知道朱祁镇内心算计的情况下,自然认为是皇帝兴趣使然,必然要精益求精的。而宫里的都知道宣德皇帝艺术细胞浓厚,有时候更会亲自下场,对于自己手中的产品自然是吹毛求疵了,如今可还没过去多长时间呢,这个习惯自然是保留了下来了,而且人家是宫里御用的匠人,怎么能粗制滥造?那不是要毁了自己的名声嘛。
朱祁镇也没招了,炉子都做出来了,所以也就认了,烧了一炉,然后问道“这一天烧下来,用蜂窝煤多少?”
曹吉祥回道“处于封火状态,五个就可以了。”
“这蜂窝煤你核算一下成本,一个多少钱?”
曹吉祥哪里算得出来?可也知道朱祁镇想要实惠于民的想法,于是道“一文钱一枚”
朱祁镇皱眉“一文钱一枚,一天五文钱,一年就是一千八百二十五文,仅仅是生火,一年下来就是二两银子。似乎贵了些。”
要知道现如今还没有到后面的隆庆开海,大量白银还没有涌入我国,而我国自古就是缺银国家,金银矿储备更是极少,而铜也因为几千年的使用,也显得贫瘠了,所以此时的大明真的有一种通货紧缩的感觉,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可是非常强劲的,很多老百姓一年下来积攒的钱可能连兑换成一两银子的资格都没有,想想就知道了,百姓绝不可能去买这样“昂贵”的炉子和蜂窝煤的。
“陛下,京师不同其他地方,有钱之家还是不少的。”曹吉祥看出了皇帝顾虑,赶紧道。
朱祁镇笑了笑,身为皇帝不可能只想着赚钱的,而今朱祁镇想的却是如何推广火炉和蜂窝煤,而不是赚钱,所说赚钱,在后世被各种营销手段戏耍过的朱祁镇,岂会没办法?不过是地位不同想法不同罢了。然后他就吩咐曹吉祥“朕要你做件事,在门头沟设立煤监,扩大产量,供应宫中,从今日起,宫中炭火都要换成蜂窝煤。”
“奴婢遵命,谢万岁爷恩典!”曹吉祥得令大喜,立刻向朱祁镇叩拜行礼谢恩。
朱祁镇听后摆摆手,然后略带警告道“好生干,但也要注意不要弄出事儿来,不要惹出乱子,民矿该出银子一定要给足了,要是因此引起了外朝弹劾,那个时候朕可保不住你。”
曹吉祥道“奴婢明白,定不给万岁爷丢脸,万岁爷您放心,奴婢定会将此事办的妥妥当当。”
朱祁镇对着王振道“需要多少银子,内廷拨了。”
王振立刻回道“奴婢领旨”
朱祁镇则是指了指炉子道“抬着,随朕去慈宁宫。”这事安排下去了,不过需要到太皇太后那里过过明路,不要以为太皇太后不说话就是不知道,有时候其实是看着你,等着你呢。
如今正好,这炉子也挺精致,蜂窝煤更是精致,正好可以打开明路。
当朱祁镇到达慈宁宫的时候,太皇太后已然在等着了。朱祁镇向祖母请安之后立刻安排人手将炉子放在了慈宁宫里间,太皇太后见状问道“这是做什么?”
朱祁镇道“祖母,这是孙儿的一片孝心,这宫中生火不便,小厨房离得不远可也有一段距离,即使热汤,送过来后也都凉了,有了这个炉子可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