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刀哥文集 > 杂悟成趣

杂悟成趣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刀哥文集 !

    剑拔弩张品龙井,虽论武侠实写情

    笑傲江湖等闲事,琴萧谐鸣洗耳听

    虽愿并骑游旧地,却待煮酒送君行

    送君千里终须别,别时松林风啸鸣

    ——杂悟成趣    一、剑拔弩张品龙井,虽论武侠实写情(感情篇)

    私下觉得金庸应该称不上是文学家,而是著名的童话家。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太完美。

    完美得让人觉得现实生活的人们是不是太肮脏了?在金庸的书里面,男的个个武功极高。

    而且要不忠厚老实;要不骁勇豪爽;要不机智百倍,反正心灵是特美,忠义两全,对爱人痴情无限,忠贞不渝。女的个个肤白如雪,貌若天仙,性格温柔,除了黄蓉其她人连小性子都不使。有的厨艺非凡,有的音律极佳,有的超凡脱俗,个个对情郎均一往情深,不惜牺牲自己挽救爱人。

    所以看金庸的小说,令人心动不已,充满了幻想。看完以后,觉得自己武功也高了许多,充满了内力;思想也净化了许多,出门如果正好遇到募捐,还会毫不犹豫的捐献出好几毛钱。最要命的是,看原来的男友女友,越来越不顺眼,自己的武功和思想境界提升了不少,他/她怎么就还是老样子?什么时候我受了伤就剩半口气了,她/他会不会背着我遍寻名医(薛慕华/一灯大师/胡青牛/平一指这类脍炙人口的名医是越来越少了)呢?

    作品之外,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她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也多愁善感,关怀朋友,外加美丽无双。真有点象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啊,呵呵!当然她也有缺点,有时会懒懒的,有时会心浮气躁,呵呵,有时也会闹闹小别扭。但是我喜欢这样的朋友,因为我也一样,有时也会发发脾气,偷偷懒,颓废颓废,关键的是在这个时候,有朋友的关心,那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情啊!

    朋友不一定要赴汤蹈火,两胁插刀。而是相信对方,敬佩对方,只要有淡淡的牵挂和思念就好。象品了一口清香的龙井,香味不浓,但磬人心脾,让你很久很久以后还能记得它的芳香,它的美丽。

    君子知交淡如茶。

    然而私下以为,就写友情来说,金庸不够古龙写得好。

    我喜欢古龙的萧十一郎。没有看过的可以赶紧去下载来看看,就好象金庸写得最好的笑傲江湖一样,书里的人物个性鲜明,极易引起共鸣。凄婉的爱情故事也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欲哭还休。特别是男女主人公在谷地疗伤以及在‘玩偶世界’同甘共苦的两段情节,极为感人。曾写一首歪诗叫聊以表达心中对小说里情节的憧憬。

    庐舍虽简人如醉,

    明泉葡萄渔人归。

    不悔竹帘苇席陋,

    只为谷底菊花飞。

    ——老狼谷意

    在武侠里面,刀光剑影,剑拔弩张。动不动就是你死我活,各人物都极易受伤,这才使得小说里感情因素波伏迭起,各人都经历了强烈的感情考验。生死患难得来的感情,自然比较深刻。所以,写感情,最好是要活用武侠这一利器。

    现实生活中,没有了生死患难。感情就平淡了吗?

    武侠小说的看点除了爱情和友情,当然还有仇恨。写仇恨,金庸古龙写得都非常好。

    其实在小说里,上面提到的感情都不是单一的。更多的是爱恨交集,亲情?爱情?友情?仇恨?分不清楚。要是能分得清楚的,那不叫感情,叫概念了。

    复杂的头绪把读者终于牢牢的系住了。金庸和古龙确实是一个幻想派的顶尖高手!    二、笑傲江湖等闲事,琴萧谐鸣洗耳听(隐士篇)

    人有一个隐藏属性,姑且就叫‘隐性征服’。

    人是一个不可琢磨透彻的动物。在群体中,单体的人渴望朋友和伴侣。自体被越多的他体认可,自我群体的力量就越大,这也就是人为什么怕孤独,渴望沟通和理解的进化论解释--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谁的力量大谁就能生存。

    所以窃以为渴望沟通、交流和得到友情就是人的潜意识里的‘隐性征服属性’。

    人人都渴望“心有灵犀一点通”

    其实这个人的共性在音乐里最显现突出。

    表现悲伤和哀怨,会用一些变调或半阶音符。表现激昂和奋进的时候,会用行进快板。

    在表现恐惧和惊慌则会用到不规律节奏。在以前一段时间,日本游戏里曾出现过‘迷幻音乐’,用到很多诡异的拍子,不符合你的心跳规律,先让你烦躁,再让你蛊惑。

    且不研究人体现象。但实际上人们已经把这些用之于各种目的的活动中。如上提到的,音乐为什么会有共通性?为什么全球都用七个音符(中国古代是五音,考虑变音同样适合七音律)?为什么大家都用笑的方式来表达欢乐和愉快?为什么有人会有特异功能?为什么催眠术能把人催眠?

    有谁能参破‘隐性征服’的潜意识?

    有的。

    跳出这个潜意识圈子的叫做隐士。

    隐士渴望孤独,忌讳与俗世沟通,而渴望与大自然交流;摈弃庸碌的概念或者愤世疾俗,外表随和其实内心孤傲。不在乎名利和钱权,放荡于山水,与禽兽和花木为伍。

    中国古代文化推崇隐士精神。给了陶潜/陈抟/侯嬴等人很高评价。梅妻鹤子,姜太公钓鱼,三顾茅庐的传说也广为传诵。中国文化崇尚中庸之道,而隐士精神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隐士大多才华出众,有的仙风道骨,有的退隐山林,更有的磐溪垂钓或者茅庐春睡待价而沽。

    看来想做隐士还不见得容易。

    作隐士需要高风亮节,要摈弃诸如姜太公/孔明此类沽名钓誉的野心家(尽管诸葛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忘记民生痛苦独善此身,忘记黎民百姓而独自乐乐。

    不想成为思想家,不愿成为科学家,不屑成为政治家,鄙视商人,仇视黑社会,最后倒极有可能成为哲学家。

    这就是隐士。

    看破红尘,跳出三界五行。却没有济公和尚的邋遢,少了唐僧的迂腐,去掉了李白的痴狂,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陶渊明。

    那么对现代社会来说,怎样才是隐士呢?    三、虽愿并骑游旧地,却待煮酒送君行(时间篇)

    隐士在现代社会已经是颓废派的代表了。说了这么多,原来是发现,思想是在变的,它会随着时间而改变。那么不变的是什么?

    原来被奉为神明的真理,经不起时间的推敲。还有更多未知的答案,必将被时间揭晓。

    我们何不拼我所能,把时间拨得快一些呢?在有限的人生里面,多研究些问题,少讲究些理论?

    不变的真理就是:一切都是在变化着的。呵呵我捧一把琴,弹一首歌,煮一壶酸梅酒,静静地看着双鬓变得斑白,四季更替变化,心里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悲伤。

    不为物动,不为己伤。

    可是,每当我想到执着的亲友,忙碌的世人,还有更多的痴男怨女,不由得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原来是时候未到。

    揭晓答案的不是我,也不是他,更不是你。原来是死亡。

    也就是时间。

    ——堪破了生死,就赢得了时间。

    古代有很多对时间的感慨言辞: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朝闻道,夕死可矣。”(待续)    四、送君千里终须别,别时松林风啸鸣(时间篇)

    (紧接上段)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永远不想做碌碌无为的人,在充满幻想的中学时代这样说,到了十几年后我还是这样说。我渴望有某些大的成就,为着这个愿望我一直在努力奋斗。努力过,就算失败了,又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呢?

    不过想是这样想,就不知道做不做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