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国潮1980 > 第五十二章 奇珍

第五十二章 奇珍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国潮1980 !

    别说,康术德预计得还真没错儿。

    那俩卷轴果然不是一般的玩意。

    一幅沈周的《行书诗卷》,一幅石涛的《金鱼》,都是珍品。

    只是可惜,年代太久远了点,又或是保管不善。

    两件书画都有所残破,质地也有点“伤了”。

    不但书画质地酥脆,最外面一层,有的地方也有点“起霜儿了”。

    老爷子展开就看了半个小时,便无比心疼的又给收了,生怕再有损害。

    不过这两幅字画尽管宝贵,可要说这一天所获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它们还得排后头呢。

    宁卫民是绝对没想到,真正的魁首,居然是三件瓷器里,最不起眼的一只白瓷碗。

    这只碗看上去白得发污,并没透出多少细致和珍贵来。

    既没有那青花梅瓶的古典美,也赶不上另一只明代龙泉青瓷盘的光润美。

    唯有的特别之处,只是碗中有看不太清的凹凸花纹,还有同样不显眼的“枢府”二字。

    而这两个铭文也是印在碗内壁口边沿下的,“枢”和“府”位置遥遥相对,一南一北。

    要不是康术德给指出来,宁卫民都能看漏过去。

    难怪那卖货的,从一开始就没当回事。

    其实宁卫民也一样,以他此时的眼光,当真觉着这个碗,作为盖腌菜坛子口儿的器皿是再合适没有了,怎么都看不出个好来。

    但恰恰就是这只碗,却符合了康术德曾说过的“内敛”二字。

    连宁卫民自己都不能不承认。

    当康术德把这碗放在一堆瓷器中间,这东西是越看越端庄,越看越稳当。

    明明没什么,却有能压过一切的深沉气质。

    自然而然会成为观者的视觉中心,惹人瞩目。

    一开始,他还认为这种感受是碗的纯色导致。

    因为其他的器物带花纹带颜色,五颜六色中就这只碗是白色,自然显得突出。

    没想到老爷子又把家里一堆日用的杯盘碗筷找了出来。

    各式各样的白色的家什都去放碗旁边,却还是给人这样的感觉。

    这无疑就证明了宁卫民的想法是大错特错。

    唯一的解释,只能说这碗特别耐看了。

    也是到了这一步,康术德才给宁卫民讲明白了有关这只碗,到底是怎么回事。

    敢情他目观此碗,特点为小底足,厚胎,素釉失透,色青白。

    就联想到了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有“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这一句。

    再加之他找到了凹下去的花纹和铭文。

    从而推定,此碗应是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为“枢密院”所制的定烧器。

    老爷子还告诉宁卫民,说元代的枢府瓷,虽然比宋代的土定晚了二百来年。

    但无论从质量,还是从历史价值上看,枢府瓷都远远超过了土定,这二者是无法相比的。

    因为“枢府”本是唐朝的一级行政机构。

    宋以后改枢府为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

    而元既然以武力为重,自然“枢府”权位就更高。

    再考虑到元代不过百年历史,其间烧制数量极为有限,有铭文者就更寥寥无几。‘

    类似的碗,后代虽有烧制,但样式已改,釉也不润了。

    那毫无疑问,这有数儿的元代“枢府瓷”,便成了绝品。

    况且这只碗,其纹理还不是寻常的缠枝莲,而是云龙纹。

    这就更说明它是枢府中官位显赫之人的专用器物,是绝品中的绝品。

    其价值不但不比那上缴国家的青铜爵差。

    如果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来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真能顶上今儿所有弄回来的一切了。

    总算弄清了小碗的来龙去脉,宁卫民心里如同六月的蓝天。

    清亮、透彻,甚至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再看向这只碗时,他的目光已经变得十分凝重,从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复杂性。

    甚至还别说他了,就连康术德自己都爱不释手啊。

    用老爷子的话说,多少藏家,一辈子都未必能到这样的奇珍。

    这东西又不比青铜器犯忌讳。

    只要懂的主儿,谁得着都不可能再撒手了。

    他还给宁卫民立了个规矩,说从此宁卫民只许看,不许碰。

    瞧瞧,这都到什么地步了?

    可就这,还不是今天的全部收获呢。

    千万别忘了时代背景啊,这年头,那就没有现代仿品。

    即使还是康术德口中,剩下那些“烂七八糟”的玩意,“不是东西”的东西。

    那也是民国时期为了迎合军阀附庸风雅的需求,给暴发户大员充门面的“假大名头”。

    二十年之后,肯定也得值个几十万上下了。

    所以从值钱保值的思路出发,宁卫民一样正儿八经的把这些物件儿收了起来,就跟存金子差不多。

    偏偏他给康术德的理由却是,自己要仔细观摩学习,从中寻找错处。

    张口撒谎,不但掩盖了自己贪婪性情,反倒愈加显得孺子可教也。

    老爷子自然被哄得十分开心,高高兴兴去上班了,让他自己一人家里慢慢看。

    至于这些东西最后要怎么处理?

    这就是当天晚上,师徒俩人坐在一桌子好酒好菜旁,要商量的议题了。

    说起来康术德带宁卫民去鬼市的初衷。

    原本就是为弄两件儿值钱的货色,然后快速倒手卖出去,换点资金给宁卫民当学费。

    从今往后,老爷子是打算就让宁卫民每天去鬼市上转悠去了。

    说兹要宁卫民自己觉着看明白了,或者感兴趣就可以下手买。

    买对了当然是好事。

    即使买错了亏了钱,也没关系。

    因为主要目的,还是借此让宁卫民开眼,长学问。

    在老爷子看来,真本事就得这么练出来。

    说得再多,耳听为虚。

    怎么也没有亲眼见过,亲手摸过强。

    人只有吃过亏了,疼过了,才会把教训记一辈子。

    人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爱琢磨。

    所以老爷子表示愿意放任宁卫民去寻摸他自己感兴趣的品类去,好以此领他进门。

    哪怕老爷子再陪着去,也不会为宁卫民做现场指点。

    但回过头来,却肯定会对着东西,告诉宁卫民哪儿错了,为什么错。

    对师父的这个主意,宁卫民作为徒弟是相当感动的。

    同时也觉得很有趣儿,很具挑战性,还真有点摩拳擦掌,急不可耐的兴奋。

    这怎么论,无论前景还是钱景,确实都比他倒腾热带鱼强多了。

    可唯独就是他一时舍不得那些东西啊。

    觉得哪怕不算枢府瓷,可另两件瓷器和书画也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宝贝。

    未来的价值至少是以千万计算的,现在卖也忒亏了。

    无论怎么选,他心里都疼。

    好在师父就是师父,康术德是个有成算的人,直接就告诉他了。

    肯定得把书画卖了,压根不用选,也没的商量。

    原因就是因为保存书画是需要有保存条件的,他们的居所现在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

    像那个大户人家就差点把这两件东西给糟践了。

    这两幅字画,其实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与其捏他们自己捏手里,让书画霉了、残了,还不如卖给国家的好。

    这既能让这两样东西得到妥善保管,也顺带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了。

    这才是对国家对私人都较为合适,相得益彰的法子。

    听了这番话,宁卫民这才明白了师父的心思。

    他不能不承认老爷子这话有理,也不能不佩服起老爷子的精深韬略来。

    到底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做大生意的老前辈,从思路上就比他这小老板儿高了一筹。

    而他自己的贪心和不舍,反倒是真有可能把两件宝贝耽搁在手里,彻底变成废物的。

    那不卖还能怎么办呢?

    卖!

    有意思的是,也是多亏这一卖啊,他又从中发现了另一片广阔天地。

    非但是不觉着卖亏了,反倒还觉着卖值了。

    因为无意间,这又证明了老爷子告诫他那句话了。

    人必须得勤快啊!

    别看就为了卖画,多走了几步路,却让他看到了风光无限。

    (注1:伤了,书画行话,指书画质地因虫蛀、水湿或外力摩擦而损伤,若地子缺损,就叫“残了”“缺了”。)

    (注2:起霜,书画行话,指因潮湿而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