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少年杯酒意气长 > 第二八三章 攻守互易

第二八三章 攻守互易

作者:发呆向日葵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少年杯酒意气长 !

    大门一开,当先冲出的,自然还是万事争先的李放。

    在城中憋屈了太久,又被项氏兄弟无情嘲讽,堂堂李牧之子早已胸中的嗜血欲望。

    如今反击终于开始,饥渴难耐的李放又怎可能会愿意慢了旁人半分?

    而奉命与李放一同杀出的,自然是自家儿郎——被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诋毁为“李家军”而屡进谗言的北军。

    项氏私军战力冠绝大楚?

    李放倒要瞧一瞧,是你项家军更为勇猛,还是我李家军——当然,官方是不会如此承认以落人口实的——更为彪悍。

    虽然不像玄鸟重骑般身披重甲,但轻骑战力足可媲美昭军的北军骑士胜在机动更强。

    赵国军界对于在安邑之战中,胡服骑射与玄鸟重骑第一次正面碰撞的战局自然做过了详尽的全面分析。

    包括李牧在内的诸位名将都认为,两军的第一次交锋之所以看似胡服骑射似乎毫无还手之力,全因初次遇到披甲重骑所导致的经验不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经过此战之后,即便是瞎子,也能清楚地看到,面对人马具甲的重骑采取正面对撞的后果是如何惨烈。

    真正合适的做法,应当是侧面迂回,利用轻骑远超对方的机动性边打边跑才是。

    换句话说,与其指望直接将对手打死,还不如把对方累死。

    这其实也是蒙古骑兵对抗欧洲重骑的一贯做法。

    当然,不是没有人指责当时的指挥官赵括与李放——尤其是赵括,白白将三万精锐送上绝路。

    然而这种所谓的事后诸葛,毫无疑问受到了李牧等名将的批评。

    站在后来人的角度,谁都能够看出的问题,却不能用来指责当事人。

    对于这一新兴兵种的崛起,任何人在事先都不可能有所准备,以此来苛责赵括,实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就像当初大昭强弩兵最早开始席卷天下之时,也从未有人提醒过绝不能与大昭进行正面野战一样。

    难道以此观之,当时的名将都毫无战略眼光吗?

    李放自然是第一波出城的,而与他只是个前后脚功夫便同样从西门杀出的,则是在此战中统筹有度,已逐渐有了名将之姿的章邯。

    而跟随章邯出城迎战的,当然是大昭铁骑。

    虽然并非玄鸟那般崩山止水的重骑,介乎于重骑和轻骑之间的大昭铁骑仍有不俗的冲击力。

    之所以选择西门,是因为南门实在太过水泄不通,两支骑兵的目的是从西门直插敌军侧翼。

    若战机允许,得了扶苏点头的他们,甚至被赋予了直接杀向项燕中军的厚望。

    这就意味着斩将夺旗,甚至俘虏一位成名大将的机会,就这么摆在了两人眼前。

    而与他们同样渴望此等战功的,还有乐乘。

    两支骑兵率先开道之后,紧接着就是乐乘所领的,主要由赵魏两国精锐所组成的步卒。

    无法在马上与赵国争个高下的魏国,却一直是以强横的步卒实力而称雄列国的。

    要想拖出想要回师救援的攻城楚军,仅依靠迅捷如风却失之厚重的骑兵,是怎么都做不到的。

    随着战术的逐渐开发,骑兵逐渐有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战局的实力。

    但至少在这个时代,乃至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具有能够在战场中一锤定音效果的,只有看起来并不花哨起眼的步军。

    由于主将伤退而正遭逢军心涣散的西门楚军哪里料得到原本被压制得只有喘息之机的留城守军竟然真的敢于冲杀出来。

    还想着如何再攻上城墙的楚军在缺了最高指挥的情况下,惊愕地看着攻了半日的城门突然打开,然后就立刻被如开闸洪水般一涌而上的铁骑冲了个七零八落。

    再被跟随在骑兵之后,得以仔细梳理战场的步卒凶狠又精准地仔细杀戮之后,楚军的西门部队很干脆地被打散了士气,崩溃了。

    兵败如山崩,在项荣将身负箭伤的项梁好容易送到较为安全的地点之后出帐一看,漫山遍野在奔逃的,都是方才还想着一鼓作气跟随项荣拿下对大昭首胜的楚军。

    其实真要说起来,此时位居西门的楚军,在数量上仍是远远超过敌军的。

    即便扶苏已经将大部分后备力量都押上了也是如此。

    毕竟两军之间真实的数量差距,并非是容易填补上的。

    只要楚军没有一冲即溃,冷静下来沉着应对,哪怕起初被突然的冲击搞乱了阵脚,在付出一定伤亡之后,完全还是有可能站住脚跟,将敌军的冲击势头遏制住。

    甚至反攻入城也并非不可能。

    毕竟如今冲击出来的骑兵并非是正面无敌的玄鸟重骑,轻骑的冲击力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但士气一散,前线又没有足够分量的大将能够振臂一呼重新聚敛阵线,一旦整个战阵的一角开始崩塌,本就大部分不是职业军人,而只是被从农田中强行拉来参军的农民兵。

    楚军士气的迅速崩散,其实并非全部出乎意料。

    只看了一眼,项荣就放弃了在短时间内重新聚拢士卒的希望。

    之所以用“山崩”以形容败兵,就是因为此事乃人力不可阻之事。

    久在战阵的项荣很清楚,如若在士气刚刚崩溃之时有他或者项梁在附近,还有机会迅速凝练起身周士卒的士气以做对抗。

    但是已经到了如今被冲散的境地,仅凭一个人的呼声,哪怕他是大楚战神,这也是力不可及的事。

    败局已现,不让败兵们冲击中军,才是目前项荣可以做到,不,是必须做到的事情。

    若是任由溃军冲击进项燕的中军,那将是一场灾难。

    对楚军而言是灾难的,对联军而言就是胜机。

    与项荣“不谋而合”的是,李放与章邯二人,正是做的此等打算。

    要想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击退,甚至战胜项燕楚军,即便出其不意地杀败西门楚军也根本无济于事。

    并非主力的楚军伤亡再多对于楚军雄厚的战力而言也并非如何伤筋动骨。

    楚军最多不过只需要在败阵之后稍稍后撤些许,便可重整旗鼓。

    到了那时,底牌尽出却未能致胜的联军,便只剩了逐渐败亡一途。

    李放或许还在指望昭军的强势来援,但没有被公子瞒着的章邯明白,此时就是联军,也是公子与他最好的机会。

    只有将项燕真的打疼,甚至打死了,留城之围才能真正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