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 那一场不算约会的约会 > 第八十四章、再写报告

第八十四章、再写报告

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那一场不算约会的约会 !

    张晓东在把出差报告提交给刘部长后,不禁想到,方才,刘部长看了他的报告只有两眼,却为何皱起了眉头呢?!

    是有什么不妥?!

    还是格式有问题?!

    要知道,他的报告内容,足足写满了两页A4纸,少说也有一、两千字,而刘部长只是粗粗的扫了两眼,他能看到多少内容?!

    即便刘部长水平高超,一目十行,也决然不可能在扫了两眼后,就把内容看完。

    那么,刘部长看的,应该就只是报告的格式问题了,先看看报告的标题和抬头,再看看格式,最后看一下收尾,这样的话,扫视两眼倒是完全可以做到。

    而且,从一开始,张晓东从内心里,是并不愿意把自己的这个出差报告拿给刘部长审阅的,毕竟,他的这次出差,只是为了去签订个技术协议而已,而且还是一个常规产品,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

    以这样的内容写成的出差报告,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可阅读性?!

    难道要人家堂堂的研发部常务副部长空出时间来,专门看你这个上千字的流水账?!

    刘清泉副部长虽然在名义上只是副职,不了解情况的外人也会以为他只是协助管理研发部,没有多大的权利,可是,如果这样想,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熟悉研发部的人都知道,研发部属于公司直属机构,与公司设置的科技处、生产处等部门平级,都属于公司的一级机构单位,而众多的生产制造单位,也就是属于二级机构单位。研发部地位的优越性,可以说在初始结构设置的时候,已经是就奠定了基础。

    再加上研发部全权负责公司产品技术的研发,决定着公司产品技术指标的先进性,也决定着公司的产品能否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能力。

    因此,研发部在全公司地位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也正是因为研发部是如此之重要的一个部门,公司才决定,由公司级别的领导层里面的一个副总经理,兼职担任研发部的一把手。

    这样,即可以将研发部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部门,牢牢抓在手里,使它为公司发挥出巨大的效应,也可以方便处理研发部在与各个制造分厂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而研发部的领导班子设置是:一正两副一书记的配置,即一个正部长,两个副部长,一个书记共四人领导班子。

    正职部长,目前是由主抓科技处的公司副总经理王成峰兼职担任研发部部长,他通常都是在公司的行政楼办公,但在研发部大楼里也同样的还有一间部长办公室。

    出于职能划分的需要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的需求,王成峰副总经理更多的是站在公司领导的层面上行使权利,日常工作也是以公司业务为主,而研发部这方面,他只是象征性的处理一些问题,并在一些大事上面行使决策权,而一般不会参与研发部的日常管理。

    书记张一平则主抓研发部的党建工作,并不参与部里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往来。

    剩下的两位副部长中,另一位副部长是刘广军副部长,他也只是负责研发部工艺方面的日常管理。

    而最后的一位副部长刘清泉,则全权负责研发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及科技研发等工作,是研发部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

    也因为如此,张晓东作为研发部新能源开发室的一名普通员工,这次的报告也只是关于一次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签订协议的出差报告,按照常理,只需要经过科室主任赵志刚审阅即可,根本不需要研发部领导来审阅。

    而研发部印发的《关于研发部出差事项的规章制度》里面,也明确说明了,关于一般员工的此类情况的出差报告,由室主任审批即可。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出差这件事情上,研发部却也当真是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例外。

    这个例外就是,但凡研发部员工出差,不管是去签订技术协议,还是去外省参加会议,再或者是出去参加产品展览会,无一例外,全部必须要给刘部长报备,并且要提交出差报告给他本人亲自审阅。

    此项例外,是由各个研发部的研发科室的主任,口头传达下来的,并无任何的文字性的通知之类,由此可见,这么做,应该正是刘部长自己的意思。

    一开始,研发部出差人员都会严格遵守这个规定,提交出差报告,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意外,比如刘部长出差一个月,比如刘部长经常参加会议不在办公室,在如此的特殊情况下,刘部长根本不可能完成所有出差人员的出差报告的审阅,因此,到后来,关于审阅出差报告,基本上已经变成了一项必须而又非全部的工作。

    甚至有些员工,为图省事,便以工作繁忙为接口等原因,不进行出差报告的书写,毕竟,搞技术的人最烦写各种报告了,感觉这东西全是文字游戏,也没多大用处,至多可以算是一个总结性的文件,当做出差日志文件倒是非常合理。

    事实上,当年这项规定刚刚开始执行的时候,研发部里曾经流传过一些不好的议论,有人说刘清泉权利心太重,什么都要管,也有人说他攀龙附凤,小人得志。

    当然这些传言由于依据,已经无法得到证实了,毕竟传闻的事情都是比较早的时候的事情了,那时研发部还没有正式成立,研发部的大多数人也还没有入职。

    张晓东曾经听研发部的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师傅讲过研发部的历史,算是对研发部的前世今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从他那里,张晓东了解到,研发部的成立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而十年之前,研发部还不叫研发部,而是叫做技术中心。

    也就是说,研发部的前身是技术中心,而技术中心的核心人员却又是来源于十几个加工制造分厂的技术室。

    最早的时候,宝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只是一家拥有数十个加工制造单位的石油机械制造厂,专门为铁路局修理火车。

    只是到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石油机械厂的前几任厂长,励精图治,改革创新,想把厂子搞好,多为员工谋福利。

    也就是那个时候,石油机械厂才开始正式的接触石油机械,而非原来的铁路火车头维修厂。

    在逐步开始发展石油机械的相关业务的时候,公司曾经出了一任厂长叫做张冠军,正是从他开始,石油机械厂开始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从各大石油院校招收毕业生,慢慢的开始发展自己的技术研发力量。

    在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后,宝城石油机械厂厚积薄发,逐渐成为共和国石油机械发展的摇篮,成为国内石油钻机制造技术首屈一指的制造厂家。

    进入新千年以后,历任的各界石油机械厂的厂长都是以培养自主技术研发力量为主要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年纪轻轻的刘清泉从西北某重点大学毕业来到了宝城石油机械厂。

    他毕业名校,踏实肯干,很快成长为某制造分厂的技术骨干。

    随后,石油机械厂也在新千年之后不久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由原石油机械厂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宝城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宝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成立后,原任宝城石油机械厂厂长张冠军继而接任宝城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职位。

    公司相关体制、结构也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革。

    其中一项改革措施就是,把原来十几个加工分厂的技术员进行考核后,择优录取,集中办公,成立了宝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

    这也是研发部的前身。

    正是在这样的一项改革中,刘清泉从一个分厂的技术员,顺利成为新成立的技术中心的其中一个科室的工程师,继而是副主任、主任。

    在技术中心改制为研发部以后,他更是一跃成为研发部的部长助理,接着是副部长、常务副部长,从此走向了部领导的岗位。

    同时期,公司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销售收入不断创造佳绩,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石油钻机制造业里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一度引领着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前沿技术发展。

    ***

    辉煌的业绩背后,总是会掩盖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宝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的研发部也不例外。

    当年公司为完成由石油机械厂改制为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进程中,也做出了较大的牺牲,发生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为精简结构,优化体质,石油机械厂内相当人数的企业职工,被要求买断离厂,自谋生路,而技术中心的改革过程中,更是出现了权利高层相互倾轧的现象。

    刘清泉之所以能年纪轻轻就担任技术中心的科室主任的职位,一方面得益于他名校毕业的光环,而且他确实能力突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另一方面,他能在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自己又毫无根基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却是要归功于他岳父的人际关系。

    刘清泉的岳父正是当年技术中心的一位领导,在刘清泉与他的女儿完婚后,便是大力培养刘清泉。

    而当时正是公司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大规模员工买断离厂的时期。

    技术中心也出现了权利之争,在这场看不见销烟的相争中,相当一批专家、领导因为不满公司改制所造成的职位变动、待遇变动等问题,愤而提出辞职。

    由此也造成了技术中心内技术力量的削弱,而刘清泉的岳父无疑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大权在握的他,在往后的十几年里可谓是顺风顺水,自己完美退休的同时,将自己的女婿刘清泉一手推上了技术中心的领导岗位。

    在科室主任的位置上,刘清泉兢兢业业,大胆创新,为公司产品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后,他一步一步的走向研发部的副部长位置,享受副处长待遇,成功的成为公司的一名中级领导干部。

    想必前面提到的一些老员工,之所以为他的一些做法愤愤不平,多半就是与当年的权利之争有关。

    ***

    张晓东回到办公室后,随即操作自己的办公电脑,利用一个搜索引擎,在研发部的员工内部网络上,查到了几篇最近出过差的人写的出差报告,于是点开阅读起来。

    没想到这一看,张晓东却是震惊不已,怪不得人家刘部长皱眉头呢,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翻了几下,就见前面几个人写的出差报告,基本上都是图文并茂,内容翔实,而且现场图片的内容占了大多数。

    更有甚者,有人还链接了相关视频加以作证,再加上排版整洁,行文刘畅,可读性很强,真的是犹如一篇美文一般,读来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而反观自己的出差报告,通篇内容都是干巴巴的文字不说,而且还是流水账,逻辑性差,一张图片也没有,读来真的是无聊至极。

    现在想想,也只能怪自己考虑不周,当初没有多找几篇好的出差报告,好好的借鉴参考一下,否则也不会费劲巴拉的写满两页纸的文字,便拿去给领导审核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手上有第一手的油田现场资料,照片、维护保养记录、使用说明书等也都是非常充实的,为什么就写不出一篇可读性很强的出差报告呢?!

    当下他决定,把出差报告再写一遍!

    说干就干,参照那几篇内容翔实、排版整洁、行文流畅的优质出差报告,他从头开始,将自己的出差报告重新开始了排版布局,事件叙述进行精简,将重点事件进行重点讲述,并将理论结合实际应用到报告中。

    经过这么一番大改,他的出差报告已经是脱胎换骨,宛如新生。

    他从头到尾的又仔细过了一遍,觉得效果不错的情况下,把新的出差报告打印了一份。

    这次,他没有急冲冲的去找刘部长审阅,而是把报告提交给了科室主任赵永刚。

    赵永刚初时比较诧异,因为他并不负责员工出差报告的审核,张晓东怎么会把报告提交到他手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