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 !
第一百章
这中间自然又是一番纠缠、一番眼泪、一番抱怨、一番呢喃,更兼一番温情款款的抚慰,当崔破假意离去骗开那扇紧闭的房门后,便如同一对意气之争的小儿女般,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上演,直花费了约个多时辰的功夫,当崔翰林走出崇唐观小院时,身后又传来了那一声甜甜“表哥”的呼唤声。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其实对于思容这位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崔破一直顾忌的便是她那特殊的身份,毕竟她是曾经与崔凌定过婚约,后更曾因此离家出逃,倘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对于号为世家第一的博陵崔氏来说,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的,现在,既然族长崔佑甫已知其事,并隐隐有鼓励之意,这心结也就自然开解,而余下诸事也自然便是水到渠成了。
当满心轻松的崔破回归府上时,见到的依然是一片忙碌景象,一干家人们自然是在忙碌的收拾昨日大宴宾客留下的狼籍,而三位夫人也是在菁若的带领下分检礼品,各自归类。
凑上去手忙脚乱的帮了帮忙,孰知结果却是越帮越忙,崔破遂也息了这个心思,在菁若三人的笑声中,寻往较为僻静的后花园中所在。
七月时节,最是百花繁盛之时,悠悠闲闲的看过走过,正当崔破欲往前方洗心亭中小憩时,却见亭中早有一人持盏而坐,好不悠闲。
“噢!李先生也是不堪烦扰,来此暂避的吗?偷的浮生半日闲,先生实是与我心有戚戚焉哪!”口中如此说话,崔破已是上的亭来。
李伯元闻言却是并不答话,只微微一笑后,便伸手揖客,直待崔破坐定,他方才将盏中清茗一饮而尽后,缓缓笑道:“我本就是湖海间一闲散人,要得闲,那里更需要去偷?倒是公子,我近来是愈发看不懂了?”
其时,崔破正游目四顾,蓦然听闻如此言语,不免诧异,乃回身道:“先生何出此言?”
“自汴州以还,公子日日坐镇翰苑,后更营造出一个轻歌曼舞楼来。我观公子虽日日忙碌面有疲乏之色,然则心下实是极为愉悦。其余诸事竟是少有问津,便连某自库房连连支领大宗银钱也是半句不曾问及用途,这岂非令人惊诧?”一言至此,不待崔破接话,李伯元续又说道:“此固然是公子信我、重我;然则余观公子当日晋州初上任时,是何等的杀伐决断!而后于使吐蕃、谏新政、平汴州事上,又是何等果敢仁勇?这前后两者相较,某实在是愈发的不懂了,因有此问,还望公子有以教我?”
承着李伯元灼灼注视的目光,心下也是五味杂称的崔破沉吟良久,方才长叹一口气道:“实不瞒先生,身为大唐子民,眼见不过短短数十年前的极盛之世转眼冰消,徒落得藩镇跋扈、百姓流离,又岂能心中无恨?当日我往晋州赴任武职,实是诸事因缘交缠之结果。而后使吐蕃、入朝堂,直至兵出汴州,除自保之外,更多的倒是怀着一份力图振作心思,只渴盼着能何日重现那万国来朝的辉煌极盛之世,纵历百折千磨,此志断不敢忘!”缓缓言至此处,语声实已是斩钉截铁,看向李伯元的那双眸子中也是更有无比坚定之意,直让人生不出半点疑虑之心。
如此顿了片刻,适才还是慷慨激昂的崔破却是更作一个苦涩的浅笑后道:“不瞒先生,倘若有幸能得生于贞观之世,我是断然不会入仕的。其实,若依本性而言,我虽是儒门世家出身,然则实是更近道家自然一脉。奉母守家,悠游林下,兴致来时乃漫游山川交结诸友、兴致尽时便箫歌相伴诗酒自娱。如此纵情任性,方真个是南华真人所言的‘人生大逍遥’之境,倘若能得如此,又何啻于陆地神仙!”言语之间,翰林大人的语声固然是越来越低,便是连语调也愈发朦胧起来,这一刻,刚过弱冠之年的崔大人竟似完全沉入了自己构建的迷梦之中。
李伯元一生多历山川,经见的人物也不知凡己,似这等话直听的耳朵也腻了,其时之官员,多的是高官显爵做着,口中渴慕林泉说着,以彰显其品行高洁之意,又何曾见过似崔破这般以如此大有为之年即生出这等心思的?
在确定眼前这位翰林承旨大人不是假撇清之后,身怀纵横之才的李伯元真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当日他正是听闻崔破晋州所为,又感他家世优越,有诸般借力之资,方才自请上门入幕,想着一展才华的同时,能借助此人一雪昔日回鹘毁家灭族之仇。似他这等人物,是断然不怕辅佐之人有野心的,反而野心愈大,可予其施展的空间自然也就愈多。但是一旦真个碰上这种年不过二十,就常有“山林之志”的主子,也由不得他不愕然长叹了。
似李伯元这等高才,于春秋战国间的“士”之观念已是深入骨髓,彼等向不轻易择主,然则一旦选定更少有叛离,更遑论崔破对之实是历以国士待之。
也自沉吟许久,这李伯元更尽盏茶后,才开言道:“公子虽有王摩诘之志,却是学不得其行的!我料数月之间待江南四镇彻底平静之后,公子便会分司地方,现下还是好生准备,预留地步才是!”
“噢!先生何出此言?”闻听这句话,崔破当即又想起昨日李适那句:“即已带上了‘远游冠’,崔卿可有远游之志乎?”两相印证,忙急声问道。
“自公子平定汴州、张镒远谪,朝中形势多有变化,就连首辅常衮也是全敛锋芒,其他官吏又如何会不识眼色!崔相公今日说话分量是愈发的重了,而杨尚书府前更是门庭若市,当此之时,公子这‘崔党’嫡系外放地方,便是陛下给朝堂‘降温’的最好手段!此一也;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个‘钱’字!”侃侃言说至此,李伯元见崔破正凝神而听,遂一笑续道:“虽得益于两税法之推行,朝廷财政渐有好转,然则当此之时,朝廷最缺的还是一个钱字,今上是个不肯苟且的,也不知早立下了多少雄心壮志要去做,然则这稍一动弹,也得先有银子垫底儿才成!安抚江南四镇要钱,继续推行撤并地方节度要钱,等公子呈送的《请行募兵制》折子全面推行更是要泼水一般的使钱,另外还要为异日平定四镇预先准备钱粮,再有地方旱涝赈济等等,这个个都是无底洞!然则钱从何而来?天子即有太宗之志,登基之初那是断然不肯加赋的,如此算来算去,也就只有一个大宗的来钱路子了,这就是公子的《请行海税及海外贸易之事表》了”
这一番分析直说的崔破心下叹服不已,见他住口不言,忙急又催促道:“此言甚是有理,还请先生续言之”
“谁让公子开口就是四百万,这可是抵得上大历年间国库一岁的收入了!偏偏此事前所未行,谁也不知道其中的具体章程,说不得也只好由公子这始作俑者亲往推行才是了。毕竟公子更有屡建奇功的声名在外!三则,当前朝中无事,公子所言的‘镇之以静、缓积国力’之策在撤并地方节度完全功成之前,当无变化,放公子外任,正当其时也!当然,天子也未尝没有保全公子,以免结党太深的考量。有此四点,公子想不走恐怕也是不行了。”
听这一番话到此,再合着李适昨日所言,崔破心下已无怀疑,听说能有这等机会,去大力整顿开拓闻名千古的“海上丝绸之路”,他也是一阵大为兴奋,乃自言道:“任职地方我倒是并无意见,只是却不知此番又要谴往何地了?”
“这又有何难?欲行海税及大行海外贸易,我大唐境内却是只有两个地方好去,一是淮南道扬州,天下久已盛传扬一益二,此地海货贸易繁盛,又入海极便,实为一佳地。然则我朝大多海外蕃商多聚集于广州府,加之公子品级太低,断无一次擢拔两品六阶的道理,所以发往扬州府是断不可能了。”
“那又更有何地?”闻听此话,崔破心下实已有了计较,遂再问李伯元以为应证。
“舍扬州,那便只有岭南道广州了,此府地形便利,专辟蕃坊,常年居者有十余万蕃客,实为我大唐海外贸易的根本所在。更兼此地僻处天涯海角,多为贬官去所,似公子这般常差派往,依惯例都需擢拔使用,以为抚慰。公子方今五品,略一擢拔为四品广州刺史,倒也是水到渠成,是以某若所料不差,此番除官定然是从四品广州刺史无疑。如今公子手上诸事繁杂,还宜早做谋划才是!”
略等了片刻,见崔破只是无言沉思,李伯元知他定然是在思虑诸般后续安排之事,是以也不打扰,顾自再饮一盏茶后,施施然去了。
“公子……”一声远远而至的呼喊惊醒了正自沉思中的崔破,只听这声音,他已知定然是那耍活宝的涤诗无疑,遂沉下脸色、缓缓行至道:“叫什么?一点规矩没有!”
自从当日涤诗于轻歌曼舞楼中出乖露丑之后,崔破便对他愈发严厉,再也没有个好脸色,好在此子素来脸厚,倒也不以为意,是故此时犹能面色如常道:“郭四叔自徽州赶回了,现正在前院正堂等候公子。”
这郭四便是当日随善制墨的奚尚往赴徽州的八卫之一,此时听他急急赶回,崔破立知必是佳音传回,也无多话,当即领先便向前行。直让涤诗一阵好赶。
“守勇,徽州距此千里迢迢,此番真个是辛苦你了”刚入正堂,崔破便向凳上端坐的八卫老四郭守勇一笑道,绝口不提制墨事。
“多承孙姑爷关心了!”起身谢礼后,素拙言辞的郭护卫也别无多话,径直自怀内掏出一锭墨及一管笔递上。
崔破先顾不得那毫笔,只向那墨锭看去,只见这名传千古的奚家墨果然不同凡响,观之光泽美色,触手更觉坚固如玉。入鼻处不仅没有半分时下用墨的异样味道,反是一股淡淡的幽香不绝传之,端的是墨中珍品。
“此墨以松烟为主料,中间杂配有珍珠粉、玉屑、龙脑,随后更以生漆调和。于调制上最重杵墨,每剂制成则需捣十万杵以上,是以此墨能得入水三年不坏,更兼配有香料药材,是以微有异香,一旦研开书写,更是芳浓。另以此墨书卷,可保字卷不为虫蛀,这其中种种妙处,实难以尽述”这却是郭守勇在一般为之绍介。
后世崔破曾于游历故宫博物院时见过这奚家“廷硅墨”,乃当年清乾隆帝爱重之物,因其绝为珍物,是以不忍使用,只做案头把玩。唯其如此方得以传于当世。自晚唐以下历千年光阴,虽面上封漆剥落,然则墨色如新,实为墨中至宝了。此时听郭守勇的绍介与后世所书一致,崔大人以知此乃真品无疑了。
按捺下心头喜意,崔破复又看向那管毫笔,乍看去并无异样,复一迎光凝神观之,才见此笔赫然竟呈紫色,而其笔锋更是健锐,全无时下用笔的浑圆模样。
越看越是蹊跷,心头一动之间,崔破已是疾问出声道:“此岂非诸葛高的‘无心卓散笔’?”原来,当此之时,书家所用多是浑圆笔型,落于卷上难免便是“圆熟少锋、书肖无力”之弊,后有一代神匠宣城诸葛高,取人发、杂青羊毛及山中老兔毫另辟匠作之法,成就了这尽革旧弊的“无心卓散笔”,此笔一出,当即风靡天下,随即成为皇家贡物,更有名诗人作诗记曰: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生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毛万毛选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臣兮臣兮勿轻用!
“千毛万毛选一毫”,由以上之诗,可知此笔之珍贵了。
“‘无心卓散笔’?这个倒是不曾听说,只是这制笔人的确名为诸葛高,宣城人氏,他本为奚尚挚友,又是个没家眷的汉子,后此人寻访奚尚时,我观他手脚麻利、亦颇通制墨之事,也就请他过来帮着制墨。此笔便是此次动身时,他一定要我带上交予公子一同验看的。”
说道这里,崔破方始想起当日那奚尚之所以不告离京,要往看徽州松树,便正是听了这诸葛高的鼓动,只是他当时不曾留意罢了,好在如此匠作大家并不曾真个流失,否则岂不要悔死!
执着这一笔一墨,崔破大有成就感的同时,似乎看到一家家“连锁店”渐次开张,随后便是大把的银钱滚滚而来,只让这个素来依靠菁若娘家作财力支持的翰林大人长长舒出一口气去。轻轻收好二物,方才和颜说道:“远行辛苦,且先行安歇数日,关于此事后续,异日我自有交代,说不得还要劳烦守勇了!”
…… …… …… ……
随后的日子,崔破于暗中自做谋划的同时,其日常行为却是尽复旧观,每日先是到栖凤阁中点卯应到后,如无别事,便当即再往翰苑监督诸人编校丛书事。每隔三日,崔大人也必至归义坊京中作坊一行,以为督工验收事,好在历经半年时光,崔破当日所立章程于诸作场已成定法,一干工匠们各司其职而行,倒也无须他再过多前来耗时费神。
借住于崇唐观中的思容固然是对崔破已尽复旧日模样,而江南四道在历时大半载后,也日趋平静。日子便这样水一般的在平淡中流逝而去,眼见又是一年雪花纷飞而下,大唐贞元元年就此缓缓走进了历史……
〈第三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