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独立康桥文集 !
已经到了初冬时节,秋依然不愿退出舞台,意犹未尽地用一片片稀疏的黄叶,在树梢上留下了一首首韵味悠长的短诗。
刚下了一场雨,天被洗的湛蓝湛蓝,阳光无遮挡地温暖着季节。
车内,暖风习习。望着窗外一掠而过的白杨树、红瓦房和变得空旷的田野,以及坐在田埂上抽着烟袋悠闲放羊的老汉,心渐渐松弛,不知不觉困意袭来。朦胧中,被同伴唤醒:别睡了,到了!
睁开眼,看到了路边牌子上两个醒目的大字:东营。
一
40多年前,东营,只是位于黄河三角洲上的一个小村庄。这个传说当年唐太宗东征时曾安营扎寨的地方,不仅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她,就是在山东省地图上也无影无踪。她沉默着,如广寰的田野,等待着春风的苏醒。1961年2月26日,为祖国寻找石油的人们找到了她。随之,钻井的轰鸣声打破了荒原的寂静。4月16日,这个石油勘探的第八口井,在钻井工人的欢呼和泪水中,涌出了日产8。1吨的工业油流“华八井”的喷涌,拉开了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写下了胜利油田发展史的第一章;1962年9月23日“营2井”日产555吨油流;1965年2月18日“坨11井”日产原油1134吨,成为胜利油田第一口千吨井和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
从此,一座座钻塔,一台台抽油机,如鲜明的徽标戴上了东营的胸口。东营,不再默默无名。
在东营,看一座座钻塔,一台台抽油机是一种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极目望去,辽阔的油田上,天格外的澄净。一座座钻塔昂首挺立,雄壮的骨骼,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凸现出一种阳刚之气。望着他们,让人不免想起了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本在破岩中。千磨万炼仍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诗句;而一台台红色、黑色、黄色的抽油机,则如盛开在寒风中的铿锵玫瑰,让荒原流动着春的气息,袒露出诗的情怀;又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让天地间回荡着雄浑有力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交响乐章。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雪雨,一座座钻塔,站成一个个参天的感叹号,坚定地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激活着一切有形无形的生命;一台台抽油机,牵引出一个个跳动的问号,严肃询问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一个问题:你,可曾把自己生命中的潜力挖掘了出来?
走近钻塔,我听到了他们的呼吸;走近抽油机,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脉动。于是,他们不再是摄影镜头里的画面,而是富有思想、富有激情的生命风景。在这个风景面前,我听到了灵魂苏醒的声音,之后,一场生命与生命的严肃对话,在风中清晰的响起。
在油田漫步,眼,会看得更远,心,将飞得更高。
二
每当想到石油工人,眼前总会浮现铁人王进喜的高大形象。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的钻井工人,在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的艰苦条件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英雄气概。他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豪言壮语,他奋不顾身地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井喷的情景,至今感动着许许多多同龄和后代人。
到东营,我到了地处黄河以南、有着三千多名职工的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有幸结识了一些新一代的石油工人。
我们去的时候,采油厂的领导正在研究工作。观着蓝图,听着发言,看着年富力强的领导者们脸上显出的自信和坚定的神情,不由得想到了出生在东营这块土地上的伟大军事家及军事理论家“武圣”孙武。面对这些颇有尚武之风,豪迈之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新一代油田管理者,武圣一定会倍感欣慰,捋着胡子发出朗朗笑声。
在采油厂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采油厂培训中心。
在培训中心,我们看到了一些闪动着求知的眼睛、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石油工人。他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在宽敞的教室里,在电脑旁、模型边,进行着设备操作、信息管理和适合不同岗位的技能培训。
休息时,他们围拢了过来。说笑中,我们了解到采油厂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知道了今天的采油厂已经拥有了300多套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设备;分享了他们参加技术练兵比武获奖的欣喜;记住了采油厂年生产原油已达到百万吨的令人鼓舞的数字;还听到了1992年胜利油田遭遇五十年未见的特大风暴潮时,油田人团结一心抢险救灾的英勇事迹。在那场风暴潮中,从领导到职工纷纷奔赴抗险第一线,油建三公司副经理李智文、工程一大队大队长张根帮等21名职工和民工为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憨厚的笑容,质朴的话语,奉献的精神,昂扬的斗志,让我们感受到了新一代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
望着他们,心头涌起了敬佩之情,更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感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国家发展、经济腾飞、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柱。如何传承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离去时,红霞已铺满天际。
明天,油田将迎来一个更加崭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