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大秦:开局替政哥加入群聊 !
“不过儒家那边又是如何呢?他们构想的君王是个无比高尚的圣君,要用爱心感化臣民,对于他们的过错,即使是大错也要轻惩,以圣人的仁慈去劝诫宽恕他们,使他们心怀感激;于是,臣民就会效仿圣人,争相做好事、行善举。
从理想框架来看,法家相较于儒家更具有实践性。
慎到提出的‘人治’,核心在于对君主个体的要求,但这位君主又是国家的轴心,一旦君主治国无方,国家岂能不陷入危机?
慎到时代的齐威王早年疏于朝政,导致内政腐败,官场黑暗,外敌侵凌。后来齐威王痛定思痛,从自我做起,严查国内贪腐官吏,重申法制。
老爹,您还记得齐威王与两位大夫的故事吗?”
“自然记得,说的是有两个大夫,许多官员都说即墨大夫不好,反而盛赞阿大夫。
齐威王暗中调查后发现,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不善于交际,但他管理下的百姓并无怨言。
相反,阿大夫擅长社交,可他管辖的地方却是民怨沸腾。
于是齐威王重赏即墨大夫,而将阿大夫处以烹刑。
从此,齐国上下振奋,政治逐渐清明。”
“没错,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很好,齐国因此强大起来。
然而这也埋下了隐患,齐威王虽然是明君,但在处理阿大夫时并未进行公开审判,没有给予阿大夫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这就是问题所在。
为何即使明知某人罪孽深重,仍要经过公开审判程序,列明罪状后再行处置,就是为了在法律面前体现公正公平原则,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据可查。
阿大夫治理的地方,或许存在其他难言之隐呢?
倘若国君长期不理朝政,当地万一发生灾荒,或者自然条件本就不如即墨城优越,这些客观因素同样可能导致民众不满。
所以,是否冤杀尚不得而知,至少应有审判的过程。
而在齐威王那里却没有,一切都依赖于君主个人的主观判断,这是非常危险的。尽管齐威王可能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但不能保证后世的君王也能如此英明果断。
到了齐泯王时期,由于齐泯王威权震天,不少大臣都不敢轻易进谏,即便国君犯错,也不敢指出。
因此,法家体系的第一个破绽就在于势制。
虽然法家势制强调依法治国,但其根本还在于要求有一位明君坐镇。”
对此,嬴政表示深深的赞同。
“接下来要说的是申不害,也就是现今的申子,他也深受道家老子权谋思想的影响。申不害认同势派与法派的观点,强调君主的权位稳固,这样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无阻。
他在韩国推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与商鞅的做法颇有相似之处,诸如开垦土地、废除井田制,提倡有功必赏,大胆任用有才干的人才,积累国家财富,收缴各贵族私兵,重视兵器制造。韩国之所以被誉为‘劲韩’,是因为申不害变法使其富国强兵,令列国不敢轻易侵犯。
然而他认为仅有上述还不够,关键在于君王自身需具备智谋。春秋战国时期,臣弑君之事屡见不鲜。
因此,申不害提醒君王不应盲目信任任何一位大臣,用人而不完全信赖。君王应当做到内心不动声色,让臣子揣摩不到君王的真实意图,如此一来,臣子无法看到君王的底牌,从而减少了很多阿谀奉承和图谋不轨的行为。
申不害提出了运用‘术’的方式去监督审查贪官污吏,迫使他们忠诚尽责。
权术运用,申不害并非首创,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自保,都会运用一些手段,这种手段也可以理解为谋略。然而,在官场政治斗争中盛行的驭臣之术,必然伴随着欺君之策的滋生。
臣子害怕君王,便会绞尽脑汁欺骗君王,同时又要防止其他同僚嫉妒自己而加害于己。这样一来,朝廷政治局面变得极其不稳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反而削弱了朝廷的稳定性。
因此,申不害的权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政治清明,官员们恪尽职守,但这种效果并不持久。一些“机智”之臣开始寻找漏洞,利用权术陷害同僚。
申不害将这套驾驭臣下的权术传授给了韩氏王族,使得韩王室对此推崇备至。韩昭侯与申不害之后的韩国,因老贵族复辟而抛弃了申不害所强调的依法治国理念,却对申不害的“术”沉迷不已。
韩氏之所以再无振兴之力,就在于“术”的思维已深深植入韩国官场,真正有抱负之人难以在此环境中施展拳脚。
“辰儿,照你这么说,即使韩非拥有旷世奇才,集法家大成于一身,到了韩国也难有作为。”
“确实如此,如今韩国上下腐败透顶,恐怕不出一年,我大秦就要将其扫平,他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改变大局。”
“说得好,韩氏不足为虑,哈哈!”
嬴政极为欣赏赵辰这份豪气,颇有其父之风。
“接下来便是我们大秦的商鞅了,此人你应该相当了解,我就不再赘述了。”
“寡人自然清楚,那么辰儿,你认为商君为何会选择以死明志呢?”
“父亲这是要考校我吗?我认为凭商鞅当时的地位,他完全可以铲除所有反对他的贵族势力,甚至包括太子!春秋战国时期,权臣篡位、架空君主之事屡见不鲜,比如田氏代齐、晋国四卿瓜分晋室、秦国秦献公亦是借重臣之力上位。
然而,在这个时代,商鞅变法赋予奴隶平民获得爵位的机会,深得民心。若他想要篡位,可谓易如反掌。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宁愿牺牲自己,向所有人传达一个理念——‘法治’,任何人都必须服从法律!
君王保有权势固然没错,但在赢得人心方面,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通过合法的证据收集、审判程序以及依法定罪来处理事务,决不可仅凭君王一时喜怒,就随意处罚臣子。
臣子犯错,应根据法律规定予以相应惩罚;臣子建功立业,也应依据法律规定的奖赏措施进行表彰,不得因君王一时情绪波动而任意赏罚。唯有如此,才能让所有人都信服法律。
商鞅正是以身殉法,为大秦播下了依法治国的理念种子,也才有了今日强盛的大秦。”
嬴政没想到赵辰对商鞅评价如此之高,但这也确实是实情,大秦能有今日之强大,商君功勋卓着。
“父亲试想,儒家思想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儒家体制下,君王对于功臣或许会因一时高兴而重赏,但如果后来有人同样立下同等功劳,却因君王心情不佳而受赏较少。在处罚时,也是由君王的心情决定,这样就会导致臣子们的不满:为何他所得比我多?或者我为何受到这样的惩处?
这便是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所在。
当然,法家并非完美无缺,只能说它更适合春秋战国这个特定时代,相较于儒墨道三家的治国理念,法家在当时更具优势。
因为在现阶段,君主实际上享有的权力极大,即便是实际并无多少实权,名义上仍需打着君主旗号,以期令天下人心悦诚服。
法家所制定的法律,是由君王和大臣共同确定的,所以无论哪家学派的思想,对君主都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
儒家以道德约束君王,主张不行仁政则会失国;
墨家以天命警示君王,若不爱民,则必遭天谴;
道家则以无为提醒君王,贪欲过多,反而容易招致亡国;
法家则是用法律制约君王,一旦逾越法律、无视法律,同样会导致国家败亡。
父亲细想,这其中是否有针对君王阶段性错误的具体、硬性的惩罚标准呢?
答案是没有,这就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君王逐渐累积小错,例如只有一点点不仁之举,或是偶尔违反一条法律。这些行为虽然不会立即导致王朝崩溃,但却如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最终因君王贪婪欲望积累而导致整个王朝覆灭。
法家还有一个弱点在于,‘法’本身是死板且不易变通的。法律往往是基于预估或前期案例的发生,制定出预防性措施。
然而现实中总会出现法律未能预见的情况,这也是法律永远无法完美的原因,它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
法家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法律,相比儒家的‘不变之道’更为灵活。尽管如此,它仍然无法弥补法律存在漏洞的缺点。
对某些人而言,只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行为,他们就可以恣意妄为。
这就是法家‘万事皆依于法’的一个缺陷,过于依赖法律,以为法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因此,我才提出应当外儒内法,辅之以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各方面平衡。”
“好,好一个外儒内法,辅之以道,辰儿,你实在出色,太出色了,哈哈哈!”
“行了,大致也就讲到这里了,走了!”
这一次,赵辰没再给政反应的机会,瞬间消失在章台宫中。
“这小子,呵呵!”
嬴政无奈地摇摇头。
“大王,都已经记录完毕。”
“呈上来给我,还有关于茶叶之事,你亲自去操办,一旦方法泄露,唯你是问。”
“遵命!!”
“把农家那几个人送到公子那里去,就说田光已经掌控了农家。”
“奴婢这就行动!”
赵高离去后,嬴政全神贯注地研读赵辰的观点,愈读愈发心惊。
“盖聂,你觉得公子的言论如何?身为纵横家的你,公子并未提及你们纵横家,心里可有不甘或不服气吗?”
“大王,微臣并无此意,更不敢轻易评价公子,然而,公子所言对于我大秦而言绝对是有益无弊。而且,公子对百家先贤思想的理解之深,坦率地说,已超越当代所有人,甚至那些提出这些言论的先贤恐怕都未曾想到他们的思想能被如此解读。”
盖聂现在对赵辰是真心折服不已。
也难怪师傅宁愿放弃隐居生活也要成为公子的导师。
这真是天赐圣贤,绝非虚名。
“你说得对,孤听了公子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心中以往的一些困惑也迎刃而解。看来,辰儿果真是上苍赐予我大秦的圣贤啊!”
“大王所言极是。”
“盖聂,你不是有个师弟,如今正在韩国吗?”
“正是如此!”
“那么,接下来攻打韩国的战役你也参加吧,最好能把你的师弟带回来!相信公子会妥善安排他。”
“微臣领旨!”
盖聂在心中暗忖。
师弟,你选错了路,幸好还有回头的机会,只希望你能把握住!
………………
这边,赵辰急匆匆地奔回未央宫。
生怕晚一步又会被嬴政叫回去。
遗憾的是,刚一回来,就有人在此等候。
等他的人正是鬼谷子。
“老师,您这是……”
“公子终于得空了吗?老夫可是恭候多时了。”
“哈!老师有何要事找我?”
“老夫此次特来与公子探讨一番大道。”
鬼谷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在他面前,棋局已然摆好。
见此情景,赵辰无奈万分。
刚刚才应付完父亲,又迎来一个老师,难道接下来还会有其他人不成?
真是没完没了了。
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坐下与鬼谷子对弈。
“公子是不是忘了还有我这个老师呢?”
“老师何出此言?”
“公子你在悟道之时竟然没有带上老夫,却让他人跟着受益,看来公子似乎已经忘记有我这个老师了。唉,大概是因为老师并非美女吧?”
赵辰:…………………………
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鬼谷子吗?
“老师,顿悟之事实非我能控制,焱妃她们恰巧碰到罢了。”
“呵呵,为师自然明白,刚才不过是戏言。”
“那么,我们正式开始,公子认为何为‘道’?”
赵辰落下一子,脸上浮现出笑容。
“老师,‘道’难以言传,依据先贤们的理论,道顺应自然,即自然,包容万物,世间一切尽在‘道’中,我知道,您亦是‘道’的一部分。
道不分善恶,不论明暗,光明之下有恶人,黑暗之中也有好人。
水滋养万物而不争斗,孕育众生而不求回报,‘道’亦是如此。
如同蝼蚁虽小,但也是生命,努力生存,为天地增添生机,同样遵循着道法自然。
世间的万物,有强弱之分,却共同构成了‘道’,都在‘道’之内,无人能够超脱其外,但却可以体悟‘道’,领悟它的包容、广大和无边无际。”
赵辰一语落下,笑着说:
“老师,您输了。”
闻言,鬼谷子笑了起来。
“公子,你的悟性实在惊人,即便是为师,甚至是先圣老子和孔子,恐怕也难以比拟啊!”
“老师过奖了,我也只是侥幸有所感悟,对道的理解尚浅,距离真正悟出道的真谛还差得很远。”
赵辰感慨万千。
他悟道之后方知道之浩渺,无垠。
人生有限,而道无限。
倒不如在有限的人生中悠然自得,偶尔参悟一下道,欣赏沿途的风景,岂不美哉?
幸亏鬼谷子不知赵辰此刻心中的想法,否则怕是要忍不住教训他一顿。
你这么凡尔赛真的好吗?
简直是坐着说话不腰疼。
“公子?公子?”
“怎么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