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中文网 www.13zw.com,最快更新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现在开始发钱,愿意跟随本将军的,向前一步。不愿意的自行离开!”张唐对着台下经过简单挑选,东拼西凑的一千士卒吼道。
“哦~哦!”
校场上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钱是什么?没有什么比钱财更让人心动的了。
就像后世,老板天天讲着我们都认识多少多少年了,天天跟你讲感情,天天给你画大饼,唯独就是不提钱。
月薪两千,还想着让你把公司当成家。
当月薪五千,你会在背后骂老板。
当月薪一万,你觉得老板也是对的。
当月薪两万,老板也不容易,他说啥就是啥吧。
这就是金钱的魅力……
虽然这些曾经的山匪对陈懿、陈兴怨声载道。
但他们也没办法反抗。
落草为寇,至少有口吃的,至少不会饿死。
虽然吃的很差,但已经比身处乱世、很多吃不上饭饿死的老百姓好太多了。
“从这边上来,领完钱从那边下去排队。”张唐和熊桂两位将军指挥着一千士卒。
一千士卒排着队,一个接一个的走上去。
张唐和熊桂接过亲兵早已数好的十贯钱,亲手发到普通士卒手中。
“小的谢过将军!”
“祝将军旗开得胜!”
“祝将军得胜而归!”
“祝将军长命百岁!”
“小的祝将军封妻荫子!”
终于有钱了,领到钱的士卒们激动的泪流满面。小兵们一边捧着铜钱,一边对着张唐和熊桂说着各种祝福的话语。
这一刻,人心渐渐凝聚起来。
一个多时辰之后,所有人都拿到了饷银。刚才还是病恹恹毫无士气的士卒们,现如今已经一个个笔直地站在校场上,等候着将军们的训话。
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
钱粮这东西,只有花出去才能起到钱粮的作用。堆起来不用,士卒军心不稳,一旦战败哪怕堆积如山,到时候还不都是敌人的了。赵昺的理念就是该花的时候决不能心疼,该节省的时候自当也要节省。
“这钱是谁给尔等发的?”张唐对着队列整齐的士卒们吼道。
“陛下发的!”
“陛下发的!”
一千士卒洪亮的声音响起。
“好,尔等都给本将军记住了,钱是当今陛下给尔等发的!从今以后,凡不听号令者、畏敌如虎者、无令擅动者,临阵脱逃者、抢夺财物者、祸害百姓者,皆斩!”张唐大声的吼道。
“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千士卒大声呼叫着。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大宋万胜!”张唐、熊桂拔出佩刀,指向天空。
“大宋万胜!大宋万胜!大宋万胜!”一千士卒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三呼万胜!
呐喊声声势浩大,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一般,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
半个多时辰之后,饷银发放完毕之后士卒们开始排着队去吃饭。
不久,士卒们吃饱喝足,又重新集结在校场上。
“弟兄们,蒙元残暴,杀我亲人,占我家园。吴将军正带领数万军民从漳浦撤往潮州,文丞相令我等前去接应。你们都怕不怕?”张唐站在台上喊道。
“不怕!不怕!不怕!”士卒们呼喊着。
“出发!”张唐下达了开拔的命令。
不多时,一千士卒在张唐和熊桂的带领下离开营地,后面是一辆辆骡马车载着盔甲、粮草等物资,一路朝着北门而去。
……
清晨太阳升起。
书房之中,吃过早饭的文天祥和赵孟溁正在议事。
“丞相,张唐、熊桂已经带人出发了。虽然两位将军已经把饷银全部发放,士卒们目前士气高涨,不过卑职还是有些担心。另据探马回报,吴将军已经过了漳浦正赶往云霄。”
“赵咨议可是担心这些临时挑选的士卒训练不足?”
“丞相明鉴,属下正有此担忧。”
“如今,兵力不足,潮州甚至已经成了空城。如此困境,本相也是一筹莫展。”
“丞相,为今之计,不如在城中招募乡勇,再将陈懿部众打散编排成军,发下饷银,每日勤加操练。”
“嗯,也只能这样了。经过前日血战,元将高兴负伤,漳州兵马亦是不足。定高又熟知战阵,加上张唐也已经出发,希望他们能顺利归来吧。”
“吴将军吉人天相,定能平安归来。丞相不必太过于忧虑。”赵孟溁道。
“希望如此吧。赵咨议,按照陛下定下的月俸,上等禁军月俸两贯;辅兵每月一贯半的标准。贴上告示,我等各地义军,以战兵每月一贯半,辅兵每月一贯的标准开始招募青壮。”文天祥道。
“是,丞相。”赵孟溁回道。
“嗯,记住,在市井里的混混不能招,喜欢花拳绣腿的不能招,年纪过四十的不能招,在衙门干过的不能招,高谈阔论油嘴滑舌的不能招,胆子小的不能招,长得白净的人也不能招”。文天祥说道。
(这是后来大明陆战之王戚继光戚家军的募兵标准。)
“按照陛下的旨意,下个月我们就要撤往行朝。目前不管是潮州还是海丰钱粮并不算多,兵在精不在多,此次招兵亦不必太多,先招三千人吧。”文天祥说道。
“属下领命,属下这就去准备。”赵孟溁说道。
“好,你下去吧。”文天祥说道。
“是,属下告退。”赵孟溁道。
……
碙洲岛,
南宋行朝。
早朝之后的赵昺正端坐在勤政殿批阅奏疏。
(前面介绍过满清的才叫奏折,始于顺治,就是多尔衮那个好大儿,顺治长大后觉得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地下太冷,大发善心给他亲叔父请出来晒晒太阳的那位。)
赵昺揉揉了有些晕乎乎的脑袋,心思着,这古文真是麻烦,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这些大臣们啊,一个个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封奏疏屁大点事,能洋洋洒洒数千字,看了半天到直到最后一句正事才算是出来了。
这特娘的原本百十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事儿,一个个的非要妙笔生花、引经据典,弄的长篇大论。
绝对的水文,绝对是在凑字数。
赵昺喝了点水,寻思着这奏疏又臭又长,是不是得找个人帮忙读一读算了。并暗下决心到了琼州一定要把这个习惯给改一改。
有事说事,搞那么多的废话干啥。
“陛下,要不您歇息一下?”李邦宁连忙小声地问道。
“李总管,前些日子,朕让你找的工匠可曾安排妥当?”赵昺放下茶盏问道。
“禀官家,都已经安排妥当,官家是否要召见他们?”
“嗯,你去安排一下吧,等到下午安排几个好手过来见见朕。”赵昺说道。
“臣遵旨,臣这就去安排。”李邦宁回道。
(宋朝的太监有级别的可以称“臣”,没品级的只能说“小底”,即“小的”之意。)